改变历史的时刻即将来临,那一刻李世民的内心极其复杂,紧张、忧虑、愧疚、犹豫、自信、决绝交替出现,如果不是箭在弦上,勇毅果敢的李二郎差点打退堂鼓。

后人对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心驰神往,岂不知当事人的煎熬,尤其是核心人物李世民,我敢说,那天晚上但凡有一点意外因素,都有可能让这场事变胎死腹中。

紧张:玄武门之变是一场豪赌

看热闹的人只会唯结果论,以为李世民手握兵权,玄武门之变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其实胡扯,天下只有一个人有兵权,那就是李渊,李世民的优势也仅仅是利用在军中的威望,暗中拉拢了一些人,比如长孙顺德。

事实上,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2000人,包括了私募的800名死士,以及高士廉临时组织的死囚犯。

他所面对的“敌人”,李建成的长林兵就有一千多人,还不包括太子府和齐王府府兵。宫中宿卫兵马由十六卫和禁军组成,至少2万人,从宫门到各大殿,戒备森严。

玄武门之变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李建成、李元吉,还包括李渊,要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分别将爷仨搞定,难度何其之大?

如果不能做到“出其不意”,驻防皇城的十二卫被惊动,十几万兵马出动,李世民就是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成功。

所以,玄武门之变就是一场成功概率极低的豪赌,哪怕再精心的策划也抵不住一个小小的意外。事实上,那天真的出了意外,而且不止一次,李世民能赢,可以说幸运占了很大成分。

忧虑:无论成败前途都不乐观

虽然李世民为玄武门之变准备了一个“兜底方案”,那就是一旦失败就逃往洛阳,并以那里为根据地搞军事对抗,但这个方案其实就是苟延残喘而已。

如果没有李渊,李世民或许还有对抗李建成的些许资本,但只要李渊在,绝不可能让他分裂大唐,不要夸大李世民的所谓军事才华,在政治大局面前,那玩意儿不顶用。也不要夸大李世民的众望所归,一旦他走向分裂,我敢说所谓的“人气”就是肥皂泡。

所以,李世民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是死路一条,他和他的秦王集团一定会被团灭。那么,玄武门之变成功了呢?恐怕也不乐观。

所谓的“成功”是两个目标的同时达成,一是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二是控制李渊并迫使他交出皇权。

第一个目标比较好实现,第二个目标其实不太容易,万一李渊不配合怎么办?李世民敢弑父吗?绝对不敢。

有人说,控制了李渊,李世民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渊配不配合都一个样。真的是那样吗?开玩笑,“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需要条件吗?皇权就等于皇帝吗?拿皇权的拥护势力当空气了吗?别忘了,还有太子、齐王的拥护势力呢。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后续工作也非易事,它很可能引发全国性的战争,李世民不能不为此忧虑,甚至恐惧。

愧疚:逼父杀兄是沉重的枷锁

在这场长达五六年的兄弟之争、父子猜忌中,李世民最痛恨、最想除之而后快的就是李元吉。

李元吉抱定了太子的大腿,一直主张以绝情的方式从肉体上消灭李世民,并且多次付诸实施。对他,李世民没有任何负罪感,这从事后李世民对李元吉的处置就可见一斑。

但对李建成,李世民其实是有负罪感的。

尽管史书一再贬低抹黑李建成,但理智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李建成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接班人,无论才华还是德行都无可挑剔。

在兄弟之争中,李建成确实很忌惮,也很痛恨秦王集团对他的威胁,也一直主张消灭秦王集团。但李建成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保全李世民的性命。

所以,李建成数次拒绝李元吉的极端方案,从这个角度讲,正是李建成的仁慈给李世民机会。但在李世民的方案里,李建成却必须死,而且是以灭门的方式惨死。

李渊对兄弟三人的态度看似有点反复,其实无外乎两点:一是太子之位不可动,二是儿子们尽量都不要受委屈。

这几乎做不到,因此导致李渊来回摇摆打补丁,反而让事件更难收拾,矛盾更加激化。事实上,如果换一个“毒爹”,直接废掉一个,就没有后来的纷争了。

父亲的“妇人之仁”李世民其实是能理解的,所谓“皇帝偏心太子”,那只是史书的立场。

虽说胜利者有权解释历史,但无论如何“逼父弑兄”这种事是一个永远都洗不掉罪孽。就算李世民成功了,他能堵得住悠悠之口吗?

犹豫:进退之间抉择何其艰难

其实对李世民个人来说,他没必要冒这个险,以他的功劳,李建成登基后绝不会亏待他,之所以走上叛逆之路,都是背后势力推动的结果。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事件,我们都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个人的行为结果,而是利益集团的角逐。

秦王集团其实早在武德四年前就有推动李世民争储的野心,核心人物就是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

房玄龄早在武德三年前就以“周公”、“志在天下”等说法蛊惑李世民,并且在集团内部给李世民造神。武德四年双方矛盾激化后,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争夺皇位的目标。

长孙无忌在房玄龄的目标基础上又提出“主动出击”的观点,赤裸裸地主张以政变的方式夺权。

此后,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不断游说李世民,并在秦王集团内部构建核心圈,将李世民推上了刀山火海。

所以,本质上讲,李世民是被身后的利益集团绑架,身不由己了。

在准备工作的最后阶段,李世民还一直在犹豫,因为他有退路。但秦王集团是没有退路的,他们身后是若干个家族未来的光辉前程,这个投入产出比太诱人。

这就是那几日长孙无忌、侯君集、程咬金等人不断逼迫李世民的原因。我敢肯定,哪怕一点小小的意外都可能改变李世民的决定。

自信:精密策划是一阵强心剂

到玄武之变的前夕,李世民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彼时,秦王府的部分兵马已经悄悄潜入宫中,随时会被发现。

所有的细节,秦王集团已经演练了若干次。

按照计划,那天夜里的第一场战斗目标就是甘露殿里的李渊,由侯君集率领秦王府兵马,在长孙顺德的配合下强攻宿卫的千牛卫。

长孙顺德是负责宿卫的左武卫大将军,保护李渊的主力,他的反水让李渊措手不及。殿内的千牛卫人数不多,长孙顺德完全可以凭借兵力优势迅速搞定千牛卫,并俘虏李渊。

但还是出了意外,千牛卫发现不对劲,与长孙顺德发生激战,以至于箭都射到李渊的床前。好在千牛卫人数太少,很快被左武卫消灭。

第二场战斗兵不血刃,刚刚迈进两仪殿的宰相们就被控制,并被送往临湖殿与李渊团聚。

第三战场就是玄武门,目标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的值守已经被策反,只要李建成、李元吉一脚迈进玄武门,身后的大门落下,哥俩插翅难逃。

假如李建成、李元吉不走玄武门,而是走永春门,那里有程咬金、秦琼、张士贵,秦王府在那里分布的兵力最多、最强。

万一失守,李世民将从嘉猷门撤往掖庭宫,再从云龙门出宫城,由芳林门逃跑,最后汇合高士廉、屈突通所率领的秦王府和房玄龄等骨干成员的家属,一起逃往洛阳。

七大战场、人员分配、时间节点、意外应对……可谓面面俱到。为这个计划,秦王集团准备几年时间,没理由不成功。

决绝:退无可退莫如破釜沉舟

统帅的精神意志力往往是成败的隐性因素,那一晚,李世民被各种情绪纠结后终于拿出了决绝的心态,他亲自披挂上阵,冲在了一线。

经过梳理,我大致还原了李世民那一晚的行踪。

李世民入宫不是从玄武门进来的,而是从云龙门。他将临时指挥所设在了嘉猷门,并由贴身护卫安元寿镇守此地。

嘉猷门南边就是李世民的故居承乾殿,东面的廊道直通李渊的甘露殿,北面就是临湖殿和北海池,是玄武门之变的枢纽区。

之后,李世民率领侯君集等人潜入甘露殿,见到了长孙顺德等人,在布置完任务后,他暂时撤离,由侯君集承担起指挥工作。

李渊被俘后被押往临湖殿,李世民此时就在嘉猷门。但父子俩这个时候肯定不会见面,因为李渊不会那么容易屈服。

得知李渊和宰相们被俘,第一步计划很顺利,李世民赶紧前往玄武门内,亲自率领尉迟恭等人伏击李建成、李元吉。

这一步计划也还算顺利,但玄武门外的长林卫被惊动了,打了起来,一度差点被攻破玄武门,尉迟恭及时用李建成的人头惊散了长林卫。

与此同时,得到报信的长林卫,在永春门与秦王府兵马展开激战。参战的还是十二卫兵马,他们分成两派,打成了一锅粥。只是南门的战斗李世民一直没参与,也没必要参与。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让尉迟恭去临湖殿威逼李渊。李渊见李建成已死,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低头认输。直到此时,李世民才现身,父子俩抱头痛哭。

只是爷俩的眼泪各有滋味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