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朝不仅凭着两百八十九年的历史成为我国位居前列的王朝,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汉唐之际是盛况,直到如今仍被我们所追忆。 但唐朝的盛世,却是一个限定词,仅限于安史之乱以前。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在一百多年的时间之中,似乎都未曾翻出太多水花。

事实上,唐中后期仍有一部分皇帝有作为或者想要有所作为,如唐文宗李昂,曾想要结局宦官之祸,却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自叹为“不如汉献帝”的存在;又如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想要重回盛世模样,最终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败给了时间。

唐武宗李炎 继文宗李昂之后的李炎,也并非是泛泛之辈。 甘露之变后,李昂不仅被宦官软禁,其立储决定也被仇士良等人更改,而这之中的受益者便是唐武宗李炎。 当时,李昂思忖再三之后,决定立哥哥的小儿子李成美为太子。但诏书刚下,还没来得及为李成美行册封大典,李昂便重病不起。

为此,躺在病床的李昂偷偷令刘弘逸与宰相之子李珏等人辅佐太子监国,很不巧的是这一消息被仇士良等人听到了耳中。 如果李成美继位,朝中大臣监国,身为宦官的他势必会被排除在朝政之外。而时为颖王的李炎见皇储之位议论不休,也有想要登基的打算,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不久之后,一份经仇士良等人伪造的遗诏宣布,废除李成美的储君之位,另立李炎为皇太子。 而李昂卧病在床,也没有实际的权力与仇士良等人相抗争,于是大唐第十六任皇帝之位落在了李炎手中。

解决内患:削宦官之能,强相权 虽然李炎是借太监的权势登上了皇位,但他却并未真正唯太监马首是瞻。登基之后,他便采取了一一系列促进唐朝恢复与发现的措施。 即位之初,李炎还没有感受到宦官所带来的威胁,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听从他们的建议。如赐死被废的太子李美诚以及声望极高的太子候选人安王李溶,同时还有自己李昂宠爱的杨妃,也被李炎所杀。 之后,他又听从仇士良的建议,杀掉了李昂想要托孤的重臣刘弘逸等人。

但杀着杀着,李炎也觉得手段太过,更何况他本人也颇有理想,于是便开始整顿超纲。此时,他首先做的事情便是将颇有才名的李德裕召入朝中,命其为礼部尚书,并予以丞相之责。 而李德裕,也成为李炎最有力的臂膀,更成为李炎削弱宦官权力的助手之一。

当李炎听从仇士良建议,想要将被贬外地的李珏等人继续赐死的时候,得牛党相托的李德裕,率其他臣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李炎即位不久,不宜造太多杀业。李炎见状,最终饶了李珏等人一命。 李德裕此举,无疑是站在了对李炎登基有拥立之功的仇士良等人的对立面。为此,仇士良便想要煽动禁军,威胁李炎驱逐李德裕。

在这种情况下,李炎不顾仇士良等人的情绪,力保李德裕,并表示他的所有做法皆为自己授权。 李炎此举,让仇士良看到他并非李昂那种畏惧自己只敢偷偷动作的人,难免被他的气势所惊,也开始为自己后来的道路所忧虑。于是,惶恐不安的仇士良在李炎登基的第三年主动辞职,交出了手中的军权。 宦官之祸就此首先解除,而后李炎的所有政治手段及策略便都与李德裕相关。

解决外患:毅然平乱,大破回鹘 李炎即位之初,外患成为他收拢皇权的另一因素。即位仅四年,便爆发了三起大事件。 公元841年,卢龙镇的牙将将节度使史元忠杀害,并且派兵前往长安问李炎所取节钺。李炎虽然政治才能并不卓越,却对李德裕极为信任。李德裕听闻此事,建议李炎拒绝此事。 他认为既然卢龙已经发生内乱,那么内乱必然不止这一次,不如等他们内耗得差不多,再派兵进行镇压。而结果也不出李德裕所料,李炎通过此事成功解决了卢龙的军乱。

公元842年,回鹘南侵大唐边境。李炎闻此军情,派平定卢龙的张仲武前往镇压。由于李炎对张仲武的信任以及对出兵的支持,使得唐军在此战之中大获全胜,不仅恢复了唐朝对契丹等部落的统治,还使得回鹘远遁西域。此次用兵,使得唐朝边境得以安定三十多年。 除此之外,回鹘之乱的第二年,昭义又发生叛乱。李炎在李德裕的见一下,派重兵镇压,使得唐朝疆域之内处于一片安宁的环境。

恢复生产:唐武宗灭佛 除了解决内忧外患之外,李炎也十分重视经济的恢复与生产。 当时,佛家兴盛,有些寺院的规模甚至远超皇室规模。除了豪华奢侈之外,由于僧侣不不事劳动且不用缴纳赋税,使得许多民众纷纷逃入寺庙之中。此举既不利于朝廷赋税的征收,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元845年,李炎下令拆毁寺庙,逼迫二十多万僧尼还俗,并且没收了大量寺院土地。此举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还扩大了朝政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

不过,李炎灭佛并非单纯之举,他此举还受所崇奉的道家道士的影响。同样受道家影响的除了李炎的决策,还有李炎的性命。 由于长期信奉道教,李炎也逃不开食用丹药的命运。公元846年,妄图长生的李炎因服用丹药而死,享年三十三岁。

尾声 自公元840年即位到846年去世,李炎在位时间仅为六年。 这六年之内,宦官专政与朋党之争的内忧被解除,同时还稳定了唐朝的稳定,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因此他在位这六年还取得了“会昌中兴”的成就。 但李炎解决了所有问题,却又因为短命而亡,使得稍有回复迹象的唐朝,继续在摇摇欲坠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