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最为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该疾病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往往不容小觑。

从医学角度来看,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存在病发速率快、影响程度深等特点,并且在秋冬季节尤为常见,通过数据分析,20-30岁之间的青年人群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并且女性患者数量占比要更高。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这3种人,都可能是“潜在抑郁症患者”,需积极进行调理。

1.性格自卑的人

在生活中,自卑性格的表现有很多,比如社交障碍、喜好炫耀以及敏感偏执等,都是典型的自卑表现,同时,身体外在特征的缺陷,例如肥胖、身高、相貌等,也容易成为自卑的来源。

自卑的人常常会对自身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同时,又会对周边环境与人群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可能会在内心对他人进行腹诽,但又缺乏直接表达的勇气。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改变大脑神经元的结构,进而成为精神类病情的潜在诱因。

此外,在进入社会后,强烈的现实落差感可能也会成为青年人群自卑的来源,倘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那么抑郁症的发展速度就会很快。

2.存在家族病史的人

虽然目前并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表明抑郁症存在一定的遗传性,但直系亲属中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其自身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性的确要更高一些。

据国外相关医疗组织的统计显示,父母双方都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其出现抑郁障碍的风险要提高至少10%,并且相关的病症表现往往要更为严重。

研究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及家庭氛围密切相关,如果父母本身的性格就比较内敛低沉,那么孩子就很难拥有一个充实幸福的童年,这种自幼开始的消极状态,就很容易成为精神病变的直接诱因。

3.遭受过重大打击的人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些藏在心底、难以释怀的“情感故事”,比如亲人辞世、爱情破裂、家庭离异等,这些都很容易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打击。

部分人群的自我解压能力较弱,身边又缺乏可以倾诉、开导的对象,因此便很难对这些变故得以释怀,而这种隐藏的情绪在心中持续发酵后,就极有可能演变为抑郁症。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