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有个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你会经常接到让你报“幼小衔接”课的电话。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一次重要跨越。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任何事情开头总是很难的也是最容易被塑造的。
一年级是孩子求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容易被忽视但确实很关键的筑基期。
不管是心理、环境、同学、习惯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孩子需要从“自由玩耍的幼儿”转变成“遵守规矩的学生”。
孩子要面临比幼儿园更大的社交环境新的同学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
家长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孩子平稳渡过这个关键期。
准备1心理准备
一说到幼小衔接很多人想到的是提前教学这样孩子上学后就能跟上老师的脚步了。但其实知识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最首先的就是“一年级意识”端正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态。
孩子内心的感受需要被关注到对于要上一年级了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
每个孩子可能不一样有些孩子很兴奋很期待有些孩子很焦虑很害怕……如果我们忽视关注孩子的内心孩子就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
就像我们对于教育孩子没办法时就会选择大喊大叫或者打一顿。孩子如果自身储备不足就无法应对一年级的新环境陷入慌乱和哭闹甚至讨厌上学。我们自己要做好心理建设也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1、祝贺孩子幼儿园毕业
步入小学阶段让孩子享受长大的喜悦和对学校的向往
2、带孩子逛逛小学校园
看看衔接类的绘本聊聊上学路线、学校生活以及自己上学时的趣事
3、和孩子聊聊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会有什么不同
4、衔接好小学家长的身份
对于幼小衔接这件事不用用力过猛父母调整好心态做好自己能做的。
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不那么陌生更期待更有信心。
准备2物质准备
父母除了提前给孩子选好学校了解学校的一些习惯
和孩子一起准备上学需要的文具
一定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并告诉孩子这些文具的使用方法不要父母准备了孩子却一无所知。
孩子上学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1、书包考虑负重性和舒适性不用太花里胡哨的
2、文具盒或笔袋选容量大方便拿取的简单样式即可花里胡哨的多功能文具盒尽量避免不然孩子上课光玩文具盒去了
3、铅笔或削笔刀选择质量过关的铅笔不要一削就断一般学校会要求准备好5、6根削好的铅笔根据孩子的消耗情况准备卷笔刀这些看老师是否允许带到学校去但家里肯定是要准备的。
4、橡皮、尺子、作业本等这些都可以根据老师要求准备本子有些学校也会提供所以不用准备太多。
5、包书皮可以选择塑料的也可以选择纸质的和孩子一起手动包书皮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
6、水杯、餐具、校服、证件照等
记住孩子才是上学的主角这些事情记得让孩子参与进来选用物品的原则尊重
“朴素、实用、方便”的原则
。让孩子参与到准备过程中来孩子会更加重视到来的学生生涯自己动手包的书皮会更加珍惜。同时在购物的同时也是孩子培养审美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好时机。
准备3生活能力准备
经常会看到家长吐槽孩子上一年级我让老师帮忙喂饭我错了吗或者我让老师陪孩子上厕所我错了吗我让老师拍照片来看老师消息都不回。
小学老师也很无奈我是老师负责教孩子学习不负责照顾孩子吃喝拉撒。
幼儿园班级一个班级一般会有3个老师班主任、副班和生活老师3名班主任和副班老师负责孩子游戏、活动、教学和家园共育等生活老师负责孩子吃饭、喝水、上厕所等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是全方位的照顾。
小学老师一般就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除了教课还会处理班级大小事务重点是教书育人和引导孩子成长。
所以在孩子上小学前掌握必要的生活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1、可以自己整理书包保管自己的物品自己上厕所喝水等
2、一定的劳动能力比如擦桌子、拖地和整理物品等
3、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同学正常交流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跟老师沟通的表达能力。
准备4好习惯的衔接
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衔接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小学后再养成不迟或者这个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但习惯养成需要时间而且孩子越小越好养成。
好习惯1作息时间调整
小学的作息和幼儿园会有差异现在小学的入学时间基本在730-750之间8点开始上课而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应该在10小时以上根据时间推算孩子需要在到校时间以前吃完早餐晚上基本9点就需要入睡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做好时间调整。在饮食方面也需要调整幼儿园是三餐两点但小学就是正常的三餐基本没有加餐时间。另外就是午休问题幼儿园会午休但小学却不一定。
好习惯2学习习惯
和学习相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检查每天上学的书籍、文具是否准备齐全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认真对待作业预习的习惯阅读习惯好的坐姿习惯专注力的培养不拖拉的习惯这些习惯我们提前总结经常提醒孩子。
幼小衔接不是衔接知识而是习惯知识老师会教也教的比我们好但习惯靠老师却很难养成老师一个人对着班上几十个学生不可能个个都十分关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天天盯着孩子成绩不如盯孩子习惯当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怕学不好吗
#今日带娃日记#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