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皇族的不断繁衍,皇帝的代代更替,造就了一批批外戚家族。外戚与皇族有联合也有斗争,在皇权的扶持或打压下沉浮。西汉末年因刘氏皇族的衰亡,王氏家族的强盛,最终王氏取代刘氏建立了新朝。
这个时候就要感叹一下推恩令的好处了,皇家不限制计划生育吧,养出来一大群爷,天天啥也不干,仗着祖上的功绩胡作非为。限制计划生育吧,有的时候真出了事,亲戚又确实比较好用,况且皇位直系已经没人的情况下,亲戚家孩子还是可以顶上的。推恩令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一.刘氏皇族的兴盛
西汉建立,平民刘邦摘掉了竹皮冠,戴上了皇帝的冕旒。从起初的亭长到西汉的皇帝,刘邦的崛起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尊贵,更是整个刘氏家族的荣耀。
高祖七年(前200年),诸侯群臣依照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行礼,场面严肃且庄重。坐在尊位上,贵为皇帝的刘邦拥有了无上的权力与荣耀,自豪之感溢于言表。他的家族子弟也因其分封富贵起来,刘氏皇族的兴盛自此开始。
高祖六年,初封9位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仅统治地域非常大,而且在其王国内有非常大的权力,七国之乱前,各地的封国可以自置官吏(丞相除外)、自己征收财税徭役,政权和经济权都可以自主。
西汉一代,刘姓皇族就建立有30多个王国,400多个侯国。到西汉末年,可以享受免税特权的刘姓皇族就达10万之多。自刘邦建国以来,刘氏皇族不仅人数不断繁衍,其地位和权势也是其他家族所不能比拟的,为我们展现了平民家族跃为皇族后的兴盛。这基本上就是大国家里面套小国家。如此自由的环境,长此以往,小国家的离心力必然增长极快。
二.刘氏皇族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
刘邦通过武力夺取天下,做了皇帝,皇帝有了至高权力和财富之后并没有忘记其家族子弟,各个诸侯王都被赐予封国和非常大的权力。然而西汉时期还是发生了许多诸侯王与皇帝的争斗,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刘氏宗族内部处于不同层次的各个家族争夺皇权的斗争。
我国自氏族社会时期社会内部就是有层次的,族长和族人就是氏族内部最基本的层次,此外有按年龄、辈分、性别、体力与智力划分的自然层次,以及按社会分工划分的人为层次。氏族内部的团结是可以使氏族兴旺发达,如果族长和族人发生了冲突,氏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皇帝与诸侯王如同氏族时期的族长与族人,属于同一集团的不同层次,虽然他们是自家人、同族人,但是皇权远远大于一个诸侯国王的权力,诸侯王们得陇望蜀,做了藩王还不满足,还要觊觎皇帝的宝座,因此诸侯王们一次次起兵叛乱: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济北王刘兴居趁汉文帝北击匈奴之机起兵,不久兵败自杀。
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十一月,淮南王刘长起兵谋反,被文帝及时搞定,刘长,没了。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大家耳熟能详,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在此期间,还没了晁错,委实可惜。
汉武帝时期平息了淮南王刘安叛乱。刘安是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幼年因其父刘长谋反被废而失国,后又受恩被册封为淮南王。刘安在位几十年间,多次图谋叛逆朝廷,篡夺最高皇权。期间用大量的财物笼络人心,把女儿也派到长安为谋反做准备,并使计谋赶走与汉武帝有亲戚关系的儿媳妇,原因是怕泄露谋反的机密。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淮南国的雷被上书状告刘安。雷被原是所谓“八公”中的一员,时任淮南国郎中,因得罪刘迁而受到刘安的处罚。听说朝廷招兵抗击匈奴,雷被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但却被刘安阻拦。
刘安谋反事迹开始暴露。但当时汉武帝考虑到大局利益,只是下令逮捕刘迁,削去淮南国两个县,并两次派使臣到淮南国宣诏进行安抚。在汉使臣两次到淮南国的时候,刘安父子都密谋了刺杀使臣和发动武装叛乱的计划。后来由于朝廷的措施恰当和使臣的机敏灵活,他们才未敢轻举妄动,但“为反谋益甚。”
在雷被之后,又发生了伍被事件。伍被也是“八公”之一,开始并不支持刘安谋反,多次引经据典进行劝谏,但刘安始终无动于衷。伍被被逼无奈,只得参与其事,可见刘安造反之心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愈加强烈。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又发生了刘安长孙刘建告发刘安谋反的事件。刘建是刘安长子刘不害之子,因其父子常受刘安刘迁歧视而怨恨刘安。他告发刘安刘迁谋反。这进一步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刘安父子欲谋反的迹象越加明显。汉武帝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十月派兵围了王宫,将里面的人员一网打尽,一番审查之下,牵连人数达数千人,皆治罪,刘安自杀。造反都快造的人尽皆知了,你跟明朝那位也快有的一拼了。
汉景帝五年(前152年)规定诸侯王不得参与封国政事,诸侯国的相便与郡太守无异。王侯虽还存在,但只给你好吃好喝好招待,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相差无几。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的爵位。这就是所谓的“酎金夺爵”。以后,又以其他罪名废掉一些侯国。
纵观以上诸侯王与皇帝的斗争,诸侯王因叛乱而被杀、或者被废黜,但是这些反王毕竟都是自家人,所以他们死后仍然能以诸侯王的规格下葬。
西汉的诸侯王与先秦贵族不同。先秦是贵族时代,高贵的血统是社会地位的保障,先秦时代诸侯继位都要有贵族的血统,如郑国之六穆、鲁国之三桓、分晋之三家、代齐之田氏都是后起的贵族,并不是新兴的地主,连征服六国,一统全国的秦王嬴政也是先秦时代最后的一家贵族,也不是新兴的地主。然而自刘邦以降,不管出身怎样卑微低下的人都可以成为九五之尊了,我国进入了一个平民也能当皇帝的新时代。
平民登上龙廷的唯一条件就是武力,“成王败寇”成为了最基本的政治游戏规则,西汉诸侯王也是在皇权的扶持下才拥有的贵族身份。当他们拥护皇权的时候,就能保其荣华富贵。一旦成为皇权的威胁,就会被削权、罢免甚至被杀灭族。
以后每个王朝都有皇室贵族,如同西汉皇族,都需要凭借皇权来兴旺繁荣,一旦改朝换代,马上就会跌入社会的谷底,沦为一介布衣。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流动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最典型。
三.刘氏皇族的衰落
皇帝在皇族中是宗主,宗主的优劣决定了宗族的兴衰。西汉建立后经历过文景之治的盛世,再到昭宣时期的中兴,但是元帝即位后,汉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且后继的几位皇帝或者不理政事,或者年幼无知,到西汉末年刘氏皇族已经走向衰亡。
元帝有文艺才华,但治国确实不太行,班固称元帝“柔仁好儒”,其在位期间的宰相禹贡、薛广德、韦贤、匡衡皆是儒生出身,但班固又称元帝“优柔寡断”,主要因其没有主见,虽“好儒”却听信宦官诛杀名儒贤臣。无力亲理政事,权力旁落宦官之手。刘氏皇族的衰落就是从元帝“亲小人,远贤臣”开始的。
比之元帝,成帝更加奢侈腐化,不理政事,好玩乐贪酒色。成帝早先为自己修建了陵墓,陵墓修十年才完工。后又想改其为昌陵,于是大肆征发服劳役的人兴建城邑。为此还大大征收赋税,昌陵修建五年,使得天下财力凋敝最终却没建成,又推翻重建为起初的陵墓。
虽然如此的不体恤民情,成帝却好“与民同乐”。史书载成帝不顾及他皇帝的地位,喜欢私蓄田产、奴婢,招揽无义的小人做门客。经常离开皇宫,与小人不分昼夜厮混。成帝的腐化是刘氏皇族衰败并被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
由于元成二帝的无能腐化,至哀平时期,皇族衰败的局势已无法扭转。哀平二帝皆短命,皇族越加衰落。与成帝相比,哀帝不仅好女色还爱男宠。董贤因为貌美而受到哀帝的宠幸,常常侍奉哀帝左右。“断袖之癖”这个成语就是他俩的“贡献”。甚至连董贤的妻子、亲属乃至家中仆人都受到厚待。
更为荒唐的是,哀帝曾言“吾欲法尧禅舜,何如?”意欲把皇位传给董贤,足见哀帝的荒淫昏聩。哀帝短命,平帝短暂继位,政权全掌握在王莽手中。至此,刘氏皇族在哀平二帝时期没落,直至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