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5月16日—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第23次访华或来华出席国际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普京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地区形势广泛交换意见。普京此次访问,无论是签署的文件,还是行程安排均有特殊意义,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深化中俄两大邻国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双边合作,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
一是深刻总结中俄关系稳步发展的历史经验,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年适值中俄建交75周年,在会谈中,两国领导人全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强调要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为进一步发展全方位战略协作确定基调。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涵盖领域广泛,强调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必须始终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照顾彼此关切,真正为双方的发展振兴相互提供助力。这既是中俄两国正确相处之道,也是21世纪大国关系应该努力的方向。未来,中俄双方将继续遵循这些原则,使战略协作关系行稳致远。自2013年以来,两国元首已经在不同场合举行了40多次会晤,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擘画蓝图。
二是强调中俄合作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体现出强大的韧性。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变化,美国及其部分西方盟友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大搞阵营对抗、“小院高墙”,试图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压战略对手。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无论是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额财政和军事援助,还是以色列罔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在加沙采取军事行动,导致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进入更加危险的阶段。
为此,中俄强调政治解决争端,反对单边独霸、冷战思维。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大国博弈急剧升级的今天,中俄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与互动,倡导/span>
三是就深化双边战略协作达成广泛共识,取得的成果影响深远。除联合声明以外,双方还签署了经贸、自然保护、检验检疫、媒体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不仅拓展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落实双方签署的2030年前合作规划,而且可以激发更大的合作动能,更好地服务于两国的经济振兴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双方已经建立包括元首、总理及政府各个部门的定期会晤与合作机制,运转良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纪初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经顺利延期,立法机构和政党间的对话也有利于扩大双边合作的政治以及法律基础,对不断巩固和发展永久睦邻友好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当前,两国都面临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要继续相向而行,坚持走符合自身特点和具体国情的发展道路。两国在核心利益上相互支持,这是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要义,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两国的合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
四是不断扩大经贸和人文领域的交流,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两国领导人认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对两国未来合作意义重大,关系到双边关系的物质和社会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互利合作能否保持高质量和高水平。近些年,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提质升级。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俄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除不断扩大交通、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以外,双方还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方面合作。
两国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则有助于扩大民间交往,增进相互间的认知和友谊。双方积极落实2030年前人文合作路线图,地方合作同样亮点纷呈,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中国长江流域与俄罗斯伏尔加河领域的对应发展,到拓展跨境及友城合作,“文化年”等国家年的启动以及媒体和青年的往来,更是拉近了两国间的距离。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四届地方合作论坛,俄方有25个州区代表团出席,证明未来的合作潜力巨大。
五是携手打造大国关系新范式,展现良好合作前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超越和摒弃冷战时期传统的大国关系模式,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合作也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双方始终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寻找利益的汇合点,并且通过合作深化利益交融,能够始终平等相待,秉持全新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际社会的期待。
俄方赞赏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双方都强调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新型安全架构。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以更加务实的成果带动地区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国支持俄方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多次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发表声明,表明共同立场。未来,双方将致力于构建更加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的高质量伙伴关系,团结壮大“全球南方”,推动人类社会稳步迈向命运共同体。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