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巅峰时期,任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海军会办大臣。这四个职务中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其他官员一辈子都难以触及的天花板。那么和现在对比,李鸿章担任的四个职务分别是什么岗位呢?

第一、文华殿大学士

自乾隆朝形成三殿三阁制之后,保和殿大学士排名第一为内阁首辅,即名义上的宰相。但自傅恒去世以后,保和殿大学士例不实授,以文华殿大学士为首辅。

李鸿章虽是翰林出身,但其仕途则起于军兴。他的升官速度极快,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的,咸丰十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组建淮军,其时他的职务不过是“记名道府”外加一个虚的“按察使衔”。

淮军进入上海并击退太平军以后,李鸿章一步到位升任江苏巡抚,至同治三年湘军攻克金陵,李鸿章封一等伯爵,六年调湖广总督,晋协办大学士。

同治九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权势显赫的一方诸侯。同治十一年,也就是曾国藩去世的那一年,李鸿章补了老师的缺,从协办大学士一下子跃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两年后成功晋级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

文华殿大学士地位尊崇,李鸿章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本职是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只是朝廷给他的荣誉性虚衔。但尽管如此,有了文华殿大学士的加持,李鸿章才有“李中堂”和“李傅相”的称谓。

文华殿大学士属于文官最高品,和现在相比,几乎就是国务院总理,妥妥的正国级领导。甲午战败之后,李鸿章其他职务被撸得干干净净,只保留了文华殿大学士一职,意思就是实权没了,但仍然可以享受正国级待遇。

第二、直隶总督

有人说清代只管一省的总督和现在的省委书记同属一个级别,这一观点基本是成立的,但我们不能认为直隶总督相当于河北省省委书记,实际上直隶总督的权力比后者要大很多,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要不然怎么能称得上是“疆臣之首”呢?

直隶总督素有拱卫京畿之责,是京师的门户,按照定制直隶地区驻扎的八旗、绿营皆归其节制,此外还担负清东陵、清西陵的保卫工作,驻扎皇陵的马兰镇、泰陵镇两总兵,直接向直隶总督负责。

通俗地理解,直隶总督与现在的北部军务司令员十分类似。然而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时期,淮军已经被编入国家的经制兵,是大清国防的主力部队。从这个方面来说,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至少也是军委副主席级别。

第三、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非国家正式职官,也没有级别。自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口岸,在西方列强的要求下,朝廷专设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分管通商事务。

起初的时候,北洋大臣为专差不兼任督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北洋大臣因少了督抚兼职,办起事来受到种种牵制,地方各级官员阳奉阴违不予配合。

同治九年,朝廷下令以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所以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首任,其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北洋大臣的全称为“北洋通商大臣”,顾名思义北洋大臣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其主要职能便是“通商”。然而,自洋务运动开展以后,李鸿章担任的北洋大臣性质就发生了转变,通商之外又加上了洋务。

洋务涵盖的范围很广,创办各类近代化企业、兴办近代教育、购买新式武器、修建铁路架设电报等,皆属于洋务的范围。

同光时期,内政和洋务是国家的两大核心事务,洋务运动的主要领袖说白了就是李鸿章,并且与西方列强的沟通谈判,也主要是由李鸿章负责。也就是说,李鸿章的北洋大臣是商务部长、外交部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长的结合体。

第四、海军会办大臣

会办、帮办在清代的官制系统中对于二把手或三把手的称谓,比如新疆、西藏地区的官制中,就有很多的会办大臣、帮办大臣,他们的顶头上就是参赞大臣、伊犁将军以及驻西藏办事大臣。

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鉴于水师的落后,决定组建近代化的海军,由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叫“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

海军衙门属于国家核心机构,慈禧太后令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郡王奕劻、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

醇亲王奕譞本无大才,根本无法胜任海军衙门的事务,实权其实掌握在李鸿章手里。正因如此,李鸿章借此契机,成立北洋海军,将全国的资源紧紧地握在手中。

庆郡王奕劻是远支宗室,影响力无法与奕譞相比,且其时资历尚浅,慈禧太后主要是想让李鸿章带着他历练一番。所以奕劻虽然与李鸿章同为会办大臣,但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拿主意的还是李鸿章。

仅从官职上来讲,李鸿章的海军会办大臣,与海军副司令类似,但因李鸿章实掌海军衙门,所以地位等同于海军司令员。

文华殿大学士类似国务院总理,直隶总督类似于北部军区司令员兼河北省司令员,北洋大臣如同三部部长,海军会办大臣是海军司令员,李鸿章一人兼任四职素有“第二朝廷”之说,就问权力大不大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