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到中年万事休。

许多人说,中年人的生活、工作、家庭一切都成了定局, 仿佛陷入一潭死水,没必要再费心费力。

可实际上,中年时期的选择,关乎着我们后半生的幸福。

人到中年,只有你不放开对自己的要求,主动做出改变,余生才能顺遂无忧。

1

自律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曾肆意妄为。

不仅自负本领大,同时也在官场中染上了许许多多的陋习:贪色、妄语、懒惰……被当时的许多同僚讥笑。

直到他回家守制两年后,这才幡然醒悟,自己原来一无是处。

这时的他,刚好30岁。

为了改正,他每日坚持做日课,记录自己的起心动念,时刻反省,予以改正。

同时为自己定下了许多规章:静坐、早起、读书、谨言、养气、作字,夜不出门……

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曾国藩不仅磨平了自己浮夸轻浮,尖锐毛躁的性子,最终也实现了人生逆袭,并名留青史。

自律与放纵都15画,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

坚持比放弃多一画,却能使你踏上不一样的人生高度。

荀子曾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人到中年的幸福,都是一天一天经营出来的。

坚持每日存点小钱,生活会更从容;坚持每天读几页书,精神会更加松弛;坚持每日出门散散步,身体会更加健康。

遇到不开心的事,慢慢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想说的话,思虑一下合不合时宜再开口。

生命这一场比赛,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那些倒下的人,就只能在生活中苦苦挣扎。

而日复一日坚持下来的你,自能得到回馈,过上更好的生活,享受更美的人生。

2

自愈

有一个果农家庭,儿子长大后就自己出门做生意。

但外出几年,种种变故让他不仅没挣到钱,还赔光了家底,只能灰溜溜的回家,从此再无闯荡的心气,安于现状,一蹶不振。

他的父亲看见他这幅模样,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又充满了心疼。

一天,父亲从果林摘下个苹果问儿子道:“这苹果大吗?”

儿子看了一眼,有气无力地说:“大。”

父亲又指了指远处的果林:“这样的苹果园子里还有很多,你看得到吗?“

儿子听罢朝果园望去,却什么也看不见。

父亲语重心长道:“有些东西你放在眼前看,会很大,但你放远了,也就逐渐变小,甚至没了。”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不过一二。

人到中年,少不了黯淡无光的日子,或是难以走出的经历。

尤其在身临其境时,我们的崩溃,许多时候就在一瞬间。

乌云挡不住漫天的光,一次地跌倒也泥泞不了整个人生。

日子终究不是从伤心事里盯出来,而是回过头,转过身,阔步朝着朝阳走出来的。

所以,把眼放远,收起心中的放大镜,也不要细嚼人生的苦。

该放的放,该忘的忘,只有轻装上阵,你的余生才能走得轻松愉快。

3

自足

有道是:“向内求一寸,生一寸智慧。向外取一尺,多一尺烦恼。”

最好的奢侈品是好心情;最好的幸福,是内心幸福。

当你期待外界的改变,寻求外界的安慰最终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常向内寻,也就最能清晰的感受到内心的幸福。

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做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落魄,便总刁难于他。

在给安排房屋的时候,故意安排在了城南门,对此,刘禹锡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对能看到江水很是欢喜。

知县见状气急,不仅把刘禹锡调到了城北,同时房间也缩小了一半。

但刘禹锡觉得新宅附近杨柳依依,仍然十分高兴。

县令不甘心,再一次让刘禹锡搬家,为了避开美景,这次将其调到城中,同时只给一间仅能容纳一桌一床一椅的陋室

面对知县的百般针对,半年搬了三次家的刘禹锡仍然没有什么怨言,反而自得其乐,整日看看书,谈谈琴,同时写出了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陋室铭》。

内心富足,生活就会从容。

王阳明就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人到中年,那些越过越好的人,不一定多富足,而是学会了不在意。

他们不再向外寻求答案,也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与肯定,而是向内寻找自己生长的力量。

所以不管日子如何对你反复捶打,也请努力为自己种出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

对于许多人来说,人到中年,是废墟。

可同时,它不过是新的开始。

作家木心说:“我从五十岁以后,才知道了做人的味道。”

人生百年,此时不过刚到半坡。

把握好当下,以自律丰盈自己,以自愈疗养自己,以自足愉悦自己。

只要你不认命,不服老,不止步。生活自然能过得顺遂,从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