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没放芥末却有芥末味,“辣丝子”有何玄妙?
85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辣丝子”是山东诸城特色佐餐凉菜。这道菜味如其名,吃起来有一股浓浓的芥末辣味。不过“辣丝子”的制作过程并未放入芥末,芥末味从何而来呢?
芥菜类植物都有芥末味
若要探究“辣丝子”芥末味的来源,就不得不说到原料芥菜疙瘩。资料显示,芥菜疙瘩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外皮白色,4月至5月开花,5月至6月结果。中国各省份有栽培,山东地区更是大量种植。
植物学者史军对新京报记者介绍,芥菜疙瘩和国内芥末(黄芥末)原料芥菜籽同属于十字花科,这类植物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芥子酶防御系统,由芥子酶及其底物硫代葡萄糖苷组成。当这类植物受到外界“干扰”时,硫代葡萄糖苷被降为有辛辣气味的异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还会进一步分解,形成呛鼻的芥末味。
所以,当人们生吃这些蔬菜时,会感觉到辛辣、呛口鼻的芥末味。不过,异硫氰酸盐挥发性很强,受体主要集中在鼻道,因而这种刺激的快感,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味道不会太过浓烈。
诸城特产辣丝子。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摄
不过,浓浓芥末味的出现,则需要一个漫长的“侵袭”过程,需要一些特殊的制作工艺。史军以“辣丝子”为例解释,人们在腌制辣丝子时,需要将新鲜芥菜进行切丝、略微炒制、密封装罐等步骤,这些制作工艺会破坏芥菜疙瘩内部结构,加速芥末味形成,一般需要腌制一两天才会出现浓浓的芥末味。“如果是将新鲜的整颗芥菜疙瘩直接扔到缸里腌制,也不密封,那就不会破坏内部结构,难以形成芥末味。”
“其实常吃的儿菜、盖菜、叶类芥菜等,都含有能形成芥末味的物质。只是平常清炒后直接食用了,芥末味道还未形成,自然就不太会有芥末味。如果把炒好的芥菜放一两天,那也会出现浓的芥末味。”史军称。
国产芥末大多是芥菜籽制作
芥末辛辣,作为调味料颇受人们喜爱。我国古代就开始食用芥末,最初的芥末指的是芥菜籽制作的粉或者酱,呈黄色,也叫黄芥末。有古籍记载了宋朝一道叫“芥辣瓜儿”的菜,将芥菜籽碾碎,温水调匀,加醋调味,做成芥末酱,然后腌渍黄瓜便可食用。老北京菜肴芥末墩、芥末鸭掌也是用这种黄芥末做的。
黄芥末制作的芥末墩。 图/ICphoto
芥末的来源不只是芥菜籽,十字花科植物如芥蓝、芥白的成熟种子,也可以碾磨成粉状调料做“芥末”。食用芥末还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带来的不适。
除了土生土长的黄芥末,日料中也有一种类似于芥末味道的酱——山葵酱。这是用山葵根研磨的酱,由于颜色青绿,人们称为青芥末或者绿芥末。山葵酱通常带有微妙的甜味,清新而微辣。
还有一种芥末味的调味酱近年来在国内颇受欢迎,那就是辣根制作的芥末酱。辣根也叫马萝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南部,后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国内如今也实现了批量种植。
芥菜籽、山葵和辣根味道辛辣,都是因为含有异硫氰酸盐的化合物。从辛辣呛鼻程度讲,有资料显示,芥菜籽的辛辣程度只有山葵和辣根的三分之一,所以,想要吃到刺激的口味,可以选择山葵酱和辣根酱。如果喜欢清淡口味,可以选择国产黄芥末。
注:部分内容来自知网、“科普中国”平台。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许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