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公布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方案】财政部近日发布了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方案,该计划将在5月下旬至11月中旬实施,涵盖20年、30年、50年三种期限。据悉,1万亿的特别国债中,将包括3000亿的20年期、6000亿的30年期和1000亿的50年期国债。相较于预期,实际的发行节奏更为平缓,且发行量在不同期限间进行了合理分配,以适应市场需求。针对后续供给压力,数据显示,超长期限国债的单月供给规模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若以财政部公布的计划安排为基础,结合发行期数和期限,假设单期发行规模保持一致,那么6月、8月、10月的供给量将相对较高,达到约1762亿元;而5月和11月的供给量则相对较低,为929亿元。尽管如此,市场更应关注人民银行的配合行动。此外,今年的两会已明确提出,将先行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未来几年内还可能推出相关政策,从而可能进一步拉长我国整体债务期限。以2023年数据为参照,我国国债余额的加权剩余期限为10.14年,较日本低2.62年,显示出我国目前整体债务期限并不算低。财政杠杆的维持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拉长债务期限结构不仅有利于支持国家战略和安全领域的资金需求,还能平滑债务到期偿付压力,并缓解部分高风险主体的压力。同时,鉴于目前利率曲线仍处于常态化状态,兼顾支付偿债成本的压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日本财政在长期债务扩张中维持高杠杆运转而未出现主权债务风险,其经验值得借鉴。关键因素包括长期利率的下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财政收支的平衡、财政纪律的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严格控制以及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等。我国在支持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也需要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并在防范道德风险与激发地方主体动能之间找到平衡点。然而,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土地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可能导致政府债务发行规模的增加,地方债务化解进度的滞后可能引发新增非标等债务风险,以及美元的意外强势可能对人民币造成压力,导致国际资本流出。总体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对我国债务结构及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向及其潜在的市场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