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中国后的第二天,中方对美国、欧盟、日本还有台湾地区同时出手了,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关键词是“立案调查”。

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一种化工原料开展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份公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访华,踩在了一个时间节点上。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两件事有直接联系。但是却清晰体现了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变化重点,对西方阵营,中方的态度越来越坚决,也越来越强调紧握主动权了。

【商务部发布关于反倾销调查的公告】

普京访华,在西方舆论当中引发了激烈反应。各路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中俄关系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威胁中国,如果与俄罗斯走得太近,可能会导致西方的制裁与惩罚。还有一些报道表示,中俄之间在历史、领土、国际诉求上存在诸多差异,友好关系不可能长久。

然而从政治的传统来看,两个大国在某个历史时期,能够在主要战略任务上达成一致,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目前,中俄都面临着西方阵营的强大压力,虽然这些压力来自不同的理由,但对中俄国家安全的威胁都是显著而不可忽视的。俄罗斯被描绘成侵略者与和平破坏者。中国被扣上的“罪名”包括出口过剩产能、创新太多、侵犯知识产权,对外采取进攻性策略,等等。这些借口,每一个触及了中俄的核心利益,是无法退让的。

【普京访华取得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俄是“被迫反击”,共同维护自己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俄罗斯目前正在战场上直接打击西方代理人。中国没有处在正式的战争当中,但是在经济战线上,中国却比俄罗斯站得更靠前。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很多产业领域与美国、欧洲、日本激烈竞争,也面临着对方的倾销。用倾销手段来打垮对方的产业能力,取得垄断地位后涨价,是西方企业常用的手段。这次中方提出的调查,涉及一种名字很拗口的化工产品,叫做共聚聚甲醛。如果不是商务部启动调查,多数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种物质。但是它通过复杂的供应链,最终体现在汽车工业、机械工业、电气电子、仪器仪表、消费品当中,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中国被西方指责出口过剩产能】

因此,国内近几年不断新增共聚聚甲醛的产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而国外企业试图用倾销方式,来打压中国产业的发展。早在2016年以来,国内企业就开始申诉国外企业倾销。2017年10月23日开始,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启动了对部分国家共聚聚甲醛的反倾销税征收。根据目前的政策,对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共聚聚甲醛反倾销措施,将执行到2028年。但是,其中并不包括美国、欧洲、日本。这就意味着,我们此前的反倾销措施,是留有余地的。如今,这点余地可能也不需要保留了。

商务部本次发出的公函,是启动调查程序,暂时还不是正式的制裁。可以认为是给西方阵营一个警告,中方对他们的不正当贸易行为,是充分掌握的,已经细化到了具体化工产品的颗粒度。所谓“出口过剩产能”,并不是发生在中国身上,而是发生在西方身上。如果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可能会发现,西方利用倾销打击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产业的行为,远远不止某些化工产品,软件业、文化产业的情况更严重。

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一般采取偏向防守的姿态,只要还能做生意,就不会主动出击。但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带领西方国家,一步步把中国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此,中方可以考虑两条战线同时出击的策略。

一条战线是对俄罗斯,展开更大范围、更大深度的战略合作。双方不但深化能源合作,还将在图们江航线问题上,联合向朝鲜发出呼吁,推动东北亚共同繁荣。双方在先进制造业上的合作,也大有可期。

另一条战线就是面对西方,中国不是他们可以呼来喝去的奴仆,也没有义务和他们站在一起。中国是凭借自己的竞争力、质量和有效供应,赢得了西方市场,并不是西方国家赏给中国的。如果西方打算用客户地位来索取不该索取的东西,那么中国就要采取强硬立场了。

【中俄朝三国有望共同开发图们江航道】

中国的强硬立场,也不仅仅是主观愿望。中国是核大国、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中国反击西方政治攻击、调查西方不公正贸易的时候,并不需要担心,遭到美国的武力干涉。而且中国是全球主要工业品和日用品的供应国,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全球供应链。如果中方打算全面调查和制止西方出口过剩产能的行为,一定能对相关企业和政府产生巨大的震动。西方一盆脏水泼过来,中国辩解跑断腿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