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春旺】5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提到,保险、银行、证券行业传统堵点待疏通,以及互联网保险、分期付款等消费新业态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保险行业三大痛点仍待解 影响行业口碑和形象

《报告》指出,我国传统保险行业痛点仍然存在。

在产品方面,价值数亿“睡眠保单”待唤醒,保单检视服务待优化,健全保险行业“睡眠保单”定期清理工作机制迫在眉睫。“报行不一”现象频发,保险产品还需严格监管。实收保费低于费率浮动下限、保费浮动无依据、超出备案费率收取保费等“报行不一”现象频发,影响了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销售方面,保险销售误导屡禁难止。营销过程中,部分销售人员介绍保险责任时夸大保险责任、弱化保险责任免除,隐瞒、混淆产品属性,称“收益比存款高,同时还有保险保障”,不提示是保险产品,待消费者发现端倪后,产品业已下架,购买页面被平台删除。此外,新型“默认勾选”暗含隐藏式搭售、利用销售摩托车和电动车交强险业务搭售商业险、不加“碎屏险”就买不到旺销手机等强制销售行为屡屡发生。

在理赔方面,理赔时效难达消费者预期,保险业“主动式服务”仍有待加强,产品理赔直付方式亟待建立,理赔服务指标较为笼统,不同险种的理赔缺乏细化标准,在理赔时消费者与保险公司易产生纠纷。

银行违规收费乱象频发 擅自开户行为还需“根治”

近年来,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银行违规收费并开展了一系列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项行动,但仍有部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彻底。

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曝光了部分商业银行违规收取个人客户唯一账户年费及小额账户管理费的问题。《报告》提到,“假创新真收费”“只收费不服务”“多头收费”“分段收费”等无缘无故的违规收费行为饱受消费者诟病。

此外,“养老金账户”被开通,银行乱开户现象频发。原银保监会于2022年11月17日印发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随后,银行业竞相推出各类营销活动诱导消费者开户。在营销过程中,部分消费者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不了解,却被诱导开户。更有甚者,业务员为了业绩盗开、非法代开养老金账户,“客户被开户”现象频发。

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 消费新业态带来新挑战

《报告》指出,互联网保险低进高出,看似是“馅饼”实则是“陷阱”产品,前端是低门槛快消式的产品营销模式,而后端则是高门槛传统型理赔模式。

分期付款套路多,网络购物支付莫名“分期付”。伴随着网络平台涉金融服务的完善,分期付款消费已悄然成为新的消费习惯。以“0首付”“0利息”“以租代购”等低门槛为噱头,刻意隐瞒各类手续费、逾期还款违约费。

与此同时,不当营销导致一些消费者不衡量自身消费能力而盲目使用分期付款,最终导致逾期还款,信用受损。部分平台在付款页面默认勾选白条付款或借贷产品,未强调分期付款或贷款属性,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金融产品。

数字化浪潮下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农民工、首贷户等群体由于年龄大、收入低、地区偏远、金融素养不足等,对数字金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然而,当前金融服务市场适老化、个性化产品较少,且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服务不足,消费者体验还待优化。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