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和睦。虽然不可能毫无矛盾、事事一致,但在大事上,她俩是一致的。

婆媳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别说婆媳,就是亲生母子、母慈子孝,也难免有意见。这是两代人的代沟,不可能完全泯灭的。就像贾母唯一一次冲着王夫人发火,就是这种“代沟”的典型表现。

那次发火是因为贾赦邢夫人“算计”贾母,谋夺她的首席大丫鬟鸳鸯。这当然是贾赦夫妻的个人行为。但是在贾母这里看来,未必分得这么清楚,直观的感受就是“下一代人已经等不及了,要从我手里夺权了!”,于是冲着“下一代人”发火——贾赦邢夫人不在场,在场的“下一代人”只有王夫人。那就活该她倒霉了。

探春劝架很讲道理:“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如果你只以为她是在替王夫人说情,那就太简单了。她也是在替贾母考虑,把“大伯子”、“小婶子”分开,矛盾就只是贾母和大儿子的矛盾,而不是两代人的冲突。这样一来,贾母的对立面就减少了,对贾母有好处。

难怪贾母又是亲自认错、又是命宝主下跪道歉、又责怪王熙凤不提醒自己了。这样大张旗鼓,正是巩固探春的思想:这是两三个人的矛盾,不是两代人的冲突。

当然,作为两代人,除了这一次之外,其他时候也免不了意见分歧。比如宝玉的屋里人人选,贾母看中的是晴雯,王夫人却激赏袭人。

可是这些意见分歧,都能在大原则一致的前提下,寻得妥协。贾母选晴雯,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而是为了宝玉喜欢;王夫人选袭人,也是为了她能劝谏宝玉,而不是为了培养私人势力。

说到底,贾母是为了宝玉好,王夫人也是为了宝玉好。她们都疼爱宝玉。这是她们的根本利益所系。如果自己看中的丫鬟身体不好、得了传染病、或者行为不检、私德有亏,她们绝对会放弃这个人选。贾母对王夫人“逐晴选袭”的评价是“这更好了”,就可以看出这个大原则。

把个人利益置到儿子(孙子)之上,这样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慈禧太后就不顾儿子喜好,硬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塞给光绪做皇后,以至于母子(名义上的)反目。慈禧不在乎,儿子不听话,可以把他囚禁起来,自己正好弄权。

可是贾母、王夫人会把宝玉关起来,自己去“仕途经济”吗?

贾母王夫人智商高下,大有差异。但,自己的依靠是宝玉,贾府的未来也是宝玉,在这个问题上,她们是一点也不糊涂的。

一切为了宝玉,为了宝玉的一切。有了这个大前提,心里再多矛盾、再多不满,她们的关系还是以和睦为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