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的电影差不多都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其中喜剧电影《末路狂花钱》绝对是最大赢家,目前累计票房超5.5亿,电影成本不高、盈利最多。慢热的《九龙城寨之围城》中后段开始发力,目前票房近5亿应该也开始赚钱了。
就连临时撤档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尽管被网友们口诛笔伐,逃跑的姿势有点灰头土脸,但谁也没想到片方会有这么花的操作,撤档后不会再大银幕上映了,而是直接卖给了视频平台,这意味着应该卖到了理想的价钱,至少保证不亏。但最吃亏的是杨幂啊!妥妥的顶流演员、大女主,结果主演的电影最后沦为网大,早知今日,当初杨幂肯定不会接这个项目。
下面重点说《维和防暴队》。
出品方万达电影在业绩会上透露,截至5月15日,《维和防暴队》已实现盈利。作为影视公司,“电影盈利”四个字可谓是刺激股价攀升的良药,由此可以推断,《维和防暴队》在5月15日上映半个月时,刚刚开始盈利。
一般来说,出品方对电影的制片成本、演员片酬往往秘而不宣,作为有枪战、追车、爆破等大场面元素的电影,《维和防暴队》成本不会低,更何况还有黄景瑜、王一博、钟楚曦等一线明星参演。
但万达在业绩会上的表态,等于间接透露了《维和防暴队》的制作成本,从而王一博的片酬也浮出水面。
用数据说话,到5月15日,《维和防暴队》的累计票房达到4.79亿。这个数字不全是片方的,因为要和影院、院线分账,以及缴纳税费等等,片方按比例能拿到1.65亿。
五一档和国庆档、春节档是每年三个最重要的档期,早些年电影市场好的时候,大档期上映的电影宣发成本不会低于1亿。但这几年市场差了,片方也逐步收紧钱袋子,一方面是宣发渠道改变,原本站牌、电视等传统渠道的广告投放,变成了短视频的营销,可以节省一笔费用,而电影发布会、各地路演,媒体邀请也开始收紧。
《维和防暴队》早早就锚定了五一档票房冠军的位置,在几部电影里宣传攻势非常猛烈,几乎全领域都有投放,以深圳为例,公交站牌、地铁橱窗都能见到宣传海报,保守估计总的宣发费用不会低于6000万。
去掉宣发费,《维和防暴队》的总制作成本1亿。早在2017年,多部门就出台了相关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作为典型的主旋律电影,相信《维和防暴队》不会违规,而且从电影总体质量来说,各种车辆、道具、大场面的打造,成本摆在那,按照规定的百分比,电影所有演员的片酬加起来不会超过4000万,而黄景瑜、王一博、钟楚曦、欧豪算是电影的“主要演员”,按照70%的比例,四个人的总片酬不会超过2800万。
有句至理名言是“不患寡但患不均”,演员按照咖位和番位定片酬没毛病,但相差不会特别离谱,否则肯定就有矛盾,黄景瑜是一番,王一博接这个项目时还没有大银幕作品,初进这个领域开价不会太高,这意味着四位主演的片酬都没有太离谱,王一博会低于黄景瑜,在1000万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维和防暴队》和《无名》在2021年前后脚开机,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无名》先上映了。当时导演程耳公开宣布《无名》盈利时,电影的分账票房刚好3亿,去掉1亿的宣发费用,总制作成本在2亿元左右,在很多人眼里的“文艺片”为啥会这么贵?
一是拍摄时间长,二是用的设备贵,《无名》用了两台只租不卖的阿莱65摄影机,单台一天租金就要1万美金;三是演员片酬贵,按照片酬比例要求,《无名》演员总片酬大概8000万左右,大牌演员数量众多,按照主演片酬占总片酬的70%计算,梁朝伟和王一博的主演片酬最高也就能到5600万(姑且只将他们两个人算主演)。
梁朝伟的片酬不是秘密,出演《尚气》的片酬是6000万港币,而投资2亿的《风再起时》,导演翁子光在采访时透露梁朝伟和郭富城片酬是成本的一半,如果两个人平分1亿,每个人就是5000万,再次证明了梁朝伟5000万打底的片酬。
那么将已知条件套用到《无名》,梁朝伟拿走他那份儿,留给王一博的也就六七百万而已,和《维和防暴队》大差不差。
有不少营销号鼓吹王一博接《追风者》开的片酬是3000多万,这种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就当八卦随口听听吧!
无可否认,演员拍电视剧的片酬要比电影高,特别是王一博这种奔着好演员使劲儿,肯定是将好剧本、好班底的要求放在片酬之上的,假设张艺谋伸出橄榄枝,相信王一博进一步调低片酬也不是没有可能。
人和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的演员,演戏仅仅是一项工作;有的演员,演戏是艺术创作、表演追求。王一博肯定是后者,片酬多少不应用于衡量演员价值和咖位,作品质量的好坏才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