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福:从稷山走出的“巴儿思”御史

表里山河,源远流长。

鸾翔凤集,群星闪耀。

他们的出现,对中华文化的塑造、历史进程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晋大地上,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走进山西名人故里,探寻历史人文印记。今天为您讲述的是——姚天福故里。

姚天福:从稷山走出的“巴儿思”御史

姚天福(1229—1302年),字君祥,祖籍绛州稷山县(今山西稷山),元初清官。金末,他的父亲因避兵乱,举家徙居大同路怀仁县(今山西怀仁)。至元元年(1264年),姚天福以过人才识被推举为怀仁县丞,开始步入仕途。他的一生,多数时间在“职居抨弹”的岗位上,他一身正气、疾恶如仇,被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巴儿思”。提起这个称号,还得从他当面弹劾权相阿合马说起。

姚天福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时,一天,他一改常态,身着红色朝服,手持笏板,神色凝重地走上了朝堂。待世祖询问时,姚天福肃步直趋帝前,郑重其事地表示要弹劾当朝宰相阿合马24条罪状。阿合马从中统元年(1260年)起就被拜为中书平章政事,主持财政更是长达20年,深得世祖宠信。而姚天福此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不久,竟敢弹劾如此重臣,其胆识确实令人钦佩。但是,当时元廷对南宋的战争尚未结束,军费开支浩繁,忽必烈仍需倚重阿合马的理财能力,因此,尽管姚天福提供的罪状证据确凿,也只是将阿合马痛斥了一番,未作深究。但姚天福的勇气与正气仍然震撼了朝堂,世祖当众为他赐名“巴儿思”,取其“不畏强悍,如虎”之意,以嘉奖其正直与勇气。

姚天福的故乡南阳村位于稷山县稷峰镇西2.5公里处,因地处汾水之北、紫金山南得名,金元时期曾称南阳里。南阳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时,唐朝名相姚崇的后人姚伯禄任绛州观察判官,卜居南阳,如今南阳村以姚姓为主。

姚天福神道碑现位于青龙寺,原在路庄墓地,后来墓地被毁,此碑于1970年由稷山博物馆负责从路庄移至青龙寺。在姚天福身后30年,即元统元年(1333年),元惠宗命当时的名臣、翰林学士、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征其世家,行事岁月”,为姚天福撰写了长达3000余字的碑铭,以表彰他刚正不阿的如虎精神。

姚天福为官40余年,不论身在何方,都始终以维护国家法纪为己任。在御史台时,他建议朝廷,将御史台大夫由两个精简为一个,以解决遇事推诿,管理混乱的弊端;在地方时,他体恤民情,劾治为祸地方的赃官污吏。元大德六年(1302年),姚天福病逝于大都,终年73岁。时人有感于他的高贵品质,曾说:“骨鲠有为,始终不改操行的人中,姚天福当为第一!”元世祖忽必烈常把姚天福比作当朝的魏徵。而《元史》则将他与汉朝的汲黯、宋朝的包拯相并列,称其为“邦之司直者也”。

(来源:山西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