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晴 德州报道

4月19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德州市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

据介绍,辖区金融系统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持续优化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助力德州市创建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

一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银行保险机构营业网点1256个,网点乡镇覆盖率和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大中型银行分支机构均设立普惠金融专营部门,持续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下沉;法人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深耕三农、小微、民营市场,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加强金融服务对接,普惠金融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农业保险、大病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德州“惠民保”累计投保超120万人次。

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凝聚政策合力,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续贷难、融资贵等问题,单独或联合出台“担十条”“银十条”等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深入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扩大抵质押物范围、银担及银税合作等措施,创新实施“主办行+首贷”“主办行+中期流贷”等业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不动产抵押登记无缝对接机制,打造“无缝续贷”特色名片。强化监管引领,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相继实施“两个不低于”“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等差异化考核。十年来,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翻了两番,由338亿元增长至1277亿元,贷款户数扩大20倍,由0.44万户增长至8.85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33%,由7.37%下降至4.93%,节约企业融资成本近10亿元;累计发放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69亿元,帮助3.4万户市场经营主体渡过疫情难关。

三是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成效显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吨半粮”示范区、“食品名市”建设,搭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需求对接平台,推动金融资源向县域倾斜。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00亿元,自有统计以来年均增幅达21.7%。实施农业保险高质量提升工程,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超90%,率先探索实施棉花、辣椒、玉米价格保险,落地全省首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支持人保财险在德州设立全国首个“吨半粮”保险产品创新试验特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银行服务包干责任机制,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0.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2万户,帮助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四是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支持更加精准。立足辖区实际,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推动金融资源由传统产业向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出台《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促进产业提档升级。2020年以来,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696笔、80.5亿元,累计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660笔、27亿元,保险机构提供“三首”和知识产权专利保险风险保障近5亿元。

五是科技赋能提升普惠金融便捷性。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广“银税互动”“信易贷”等业务模式,率先在全省搭建“德州市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丰富“信用+金融”应用场景,双向解决银行和涉农主体“放贷难”与“贷款难”并存的困境。平台应用以来,累计为3000余户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授信,贷款金额近5亿元。持续健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体系,研发推广“e抵快贷”“小微快贷”等30余种线上小额信贷产品,基本实现“即需即贷”“秒批秒贷”。保险机构积极打通线上服务渠道,车险承保、续保、理赔等全流程线上化;开发灾害天气预警系统,农业保险从“险后”补偿转向“险前”预警、“险中”响应,业务办理便捷度、精准性大幅提升。

六是宣教并举提升全社会金融素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服务宗旨,引领金融机构以银企对接和金融知识宣传更好服务和保护金融消费者。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百行进万企”“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普惠金融推进月”等专项银企对接活动,发挥“首席政府服务官”、金融辅导员等工作机制,持续宣传并扩大普惠金融政策知晓度,累计触达企业近10万家次。指导全市银行保险机构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进校园、进社区等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有序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打击防范非法集资教育宣传月”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宣教活动,触达群体累计达800余万人次。建立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治理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各类投诉办结满意率达9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