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秋天,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战火波及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在民国之前是乃中华民族的附属国,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地位的衰落,致使半岛同样沦为西方殖民地。
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是一块极具战略位置的土地。当年日本就是利用朝鲜为跳板,发动侵占我国土的侵略战争,如今美国之用心昭然若揭。
消息传到中国,彼时的中国刚刚从战争中走出,一穷二白,而美国则是世界的头号强国,两者之间悬殊极大,是否应战成了不得不讨论的话题。
当时中华民族的英雄皆在舞台之上,全局性的政策从中南海发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意思是新中国四周环伺虎狼,若是能打败美国,必然会震惊四方。
发现敌军的埋伏
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战火一触即发,志愿军的目标就是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三八线以外。
一场在全世界看来中华民族必败无疑的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的血性男儿显示出“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雄壮气概。
前三次战役我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击溃了敌军的疯狂地进攻,美国决定临时换将军,李奇微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个人是中国通,自称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文化,自以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打败中国志愿军。‘因此到了战场之后就狂妄地叫嚣道:“三天之内必定收复汉城。”
此时的志愿军经过上百次的围追堵截,几乎是连轴转,终于找到休整的机会,而守在前线的38军接到阻击的任务。
38军共有三个师,其中113师和114师已经后撤到大后方一带,距离前线有一定的距离,38军的军长将任务交给了112师。
112师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但为了避免我军受到极大的损失,必须得先安排一小波部队在最前沿阻击,以试探对方的实力。
接受这个艰巨任务的是徐恒禄所在的5连,以一连之力量去对抗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同时自己的武器装备与对方相比差距极大,到底如何阻敌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徐恒禄深挖壕沟,借着望远镜观察敌军的反应,就在他看向左前方的时候,发现远处出现了一处怪异的现象,原先还是荒芜的土地,怎地突然长出一片茂密的森林?
他询问部下文凯:“前方一直有树林吗?”文凯读过一些书,记忆力好,他坚定地回道:“没有,连长再仔细看,森林在轻微的移动。”
听到这句话,徐恒禄心中有了计谋,敌人既然决定偷袭,那自己不妨就将计就计,来一个瓮中捉鳖。
他派遣一支侦察小队,摸清敌人的装备和来人数量,接下来按照敌人的行军路线开始了布置。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徐恒禄身经百战,先是派遣小股部队诱惑敌军,吸引敌军注意,让敌人误认为我军主力就在此地,待敌军进入了包围圈后,再一举歼灭。
敌军也不是傻子,待他们自认为确定了主力部队所在的位置后,大炮、坦克和飞机纷纷上阵,对阵地了进行了狂轰滥炸,待到前方连一只动物都休想逃出的时候,他们大踏步前进。
却不想我军早就撤到两旁,对敌军展开了合围之势,第一战,敌军损失惨重。
和敌军的交战
之后敌人学得聪明起来,他们决定先消耗志愿军的弹药,志愿军的物资本就匮乏,待他们弹尽粮绝之后,再利用强大的炮火优势进行反攻,一定能将其一举拿下。
徐恒禄在战场上和敌军交战多次,早就摸清对方的套路,既然对方设置好了陷阱,不妨自己就跳一跳。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今天就让兵法的祖宗给这些外人上一节生动的军事课。
徐恒禄吩咐手下减少炮火的使用,化整为零躲到安全地带,让敌人随意地狂轰滥炸。
我方的目的就是保证人员的安全,前提是不让任何一个敌军跨过阵地。
敌军经过又一阵的炮火攻击后,再次开始反攻,徐恒禄命令部队向山下抛石头,石头砸向对方的阵营时,他们的士兵立刻做出卧倒的姿势,他们以为是手榴弹。
结果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手榴弹爆炸,等他们爬起来时才发现是石头。由此,他们确信,志愿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于是他们大踏步地继续往前行军,往前没走几步,结果又是一阵石头雨,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石头比上一次的个头更大一些,许多人被石头砸伤。
不过他们已经确信这些举动不过是困兽之斗,只要发现目标,便可以轻松将之击毙。
结果他们遇到了更大的滚石从山上滚落,战法与《三国演义》里如出一辙,这明显是冷兵器时代惯用的招数。
敌人没想到热兵器时代还能使用这种战法,饶是他们身体灵活,大批人员还是亡于滚石之下,成了荒野的孤魂野鬼。
不过敌军还是继续向前,就在这时,连长一声令下,炮火齐开,所有在射程范围内的敌军几乎全部毙命,逃回的不过几人。
几次战役下来,敌军吃了不少亏,他们又开始更加疯狂地反扑。5连的人数本来就不多,经过多次的阻击,剩下的人不足10个,但是他们的还不能撤退。
距离上级要求阻击的时间还差半天,一个伤员为了留下纱布给战友使用,悲壮地说道:”我快不行了,别浪费了。“说着拿着一颗手榴弹,用尽最后的力气跑到敌军营中。
就是用这样的方式,5连成功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而最后活着撤出的阵地的不过3个人,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双眼淌出热辣的泪水。
他们的战友永远在留下了异国他乡的山头,不过他们相信他们的魂会飘到祖国的大地,用他们的英灵继续护佑着中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