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红楼:林黛玉下世后第一次还泪
提到林黛玉,不少读者对她或许都有这样几个刻板印象:爱哭,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才貌兼备,体弱多病。也有人因此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不适合做女朋友,太矫情,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哭,简直就是个“情绪黑洞”,谁要有这样的女朋友,还不得被折磨死啊。只能说,这么理解
《红楼梦》赏析 对事情不同的反应 反映不同的品行修养
第二天是芒种节,芒种是个标志春夏之交的节气,传说到这一天花神退位。所以就有了给花神饯行这样的风俗。芒种节送花神,是那个时代金钗们的时尚。是豪门少女的节日,闺中少女把芒种节看作是一桩盛事,大观园女孩都早早起来,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送春。她们为了抢这最后一抹春
为什么贾家就是不给林黛玉贾宝玉订婚?到底是谁在反对?
大家都反对。包括宝黛二人在内——反对的是“订婚”,而不是反对他们的婚姻。说得更准确一点儿,是反对现在给他们订婚。在“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之后,宝黛感情基本上就是打明牌了:不管是谁、心里有多反对,但要拆散宝黛,就得冒着宝玉发痴病、甚至是死亡的风险。谁会这么陷害
宝黛踏雪同行,才是红楼梦最经典画面,被所有影视剧忽略
《红楼梦》里的经典画面,最为红雪爱好者熟知的如: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迎春穿花、宝琴立雪、晴雯撕扇、龄官画蔷等。它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近百年来的文艺尤其是影视作品的影响,这些场景有些在原著中仅仅一两句的文字,但常常被刻意渲染文艺化,于
《红楼梦》赏析 宝黛婚姻公开非正式亮相 其中深意你懂吗
黛玉住的潇湘馆,四面都是竹子,竹笋的笋尖刚刚钻出地面,所以叫稚笋。黛玉走出院门,但见一片诗意盎然的景象。宝玉烫了脸不便出门,大家都到怡红院来说话,黛玉也经常觉得很烦闷,共读西厢之后,她和宝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她信步出来,就到怡红院。她听到里面有人笑,原来是
红楼梦:枉凝眉和终身误,写的到底是谁?再读一遍,你就明白了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先后看到了金陵十二钗诸册,听到了完整的红楼梦曲子。十二钗判词没有什么争议,除了钗黛共用一首外,其他十人每人一首。但是,到了红楼梦曲,就开始存在争议,尤其涉及到宝黛钗三人的两支曲子,至今没有统一答案。红楼梦曲最大的争议,来自
假如宝黛结了婚,并取得了管家大权,他们能振兴贾府吗?
你看哪个家是靠“管”兴旺起来的?管理家务是家族兴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光靠管理家务肯定是不行的。就是说有人挣回钱来,精打细算,合理开销,这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挣钱,只靠精打细算,合理开销,那就是坐吃山空。贾府的问题是在宝玉结婚以前已经坐吃山空了。在第
《红楼梦》赏析林黛玉听戏词悲伤落泪 感青春叹孤独 忧伤身世和前程
宝玉去看大舅。姊妹们都去探望,却没说贾母让黛玉也去。一种被排斥的孤立感在黛玉的内心油然而生。黛玉闷闷的往回走。走到梨香院墙外,墙内传出乐曲和歌声。读《西厢记》和宝玉的爱情表白,使黛玉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黛玉的青春进一步苏醒,对爱情更加渴望。但是她知道应该
《红楼梦》赏析共读西厢 宝黛爱情的奠基礼
宝玉一听黛玉要这样葬花,就很高兴,说等我放下书,黛玉说你看什么书?贾宝玉慌了,他就撒谎,不过是《大学》《中庸》。黛玉多聪明,你爹拿板子打你都不好好念,却到这来念。你骗谁。贾宝玉说,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把《会真记
《红楼梦》赏析 大观园里感人的一幕 宝黛共同葬花
大观园里有条河,就是宝玉题名沁芳的地方。河上有闸门,闸上有桥,桥上有亭子,景色非常优美。桥下流水潺潺,水中落花浮荡。沁芳闸桥边有大片桃花林很浪漫,很唯美,很有仙气。贾宝玉就把《会真记》带到这里,坐在一棵桃树下从头细玩。他看得正入神,读到落红成阵那段美妙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