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之后,建文帝的表兄弟李景隆,却是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此时的朝廷面临着一种强支弱干的尴尬局面,建文帝的叔叔们在外就藩,势力庞大。为了解决藩王势力过大对朝廷造成的威胁,朱允炆在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下进行削藩。面对朝廷的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历时
丘福:靖难功臣之首,为何战死沙场还被朱棣削爵,全家被流放?
前言1404年,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而结束,建文帝葬身火海。朱棣登基为帝后,大封参与靖难有功的群臣。其中,丘福以战功最浩大而位列首位,被封为“淇国公”,授予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师等职,地位崇高无比。丘福是一个出身草莽的小卒,本不过是跟随
朱元璋的继承人之选:权衡全局,选定继承人
许多朋友可能困惑,为何明太祖朱元璋不将皇位传于燕王朱棣,这样是否能省去不少麻烦呢?实际上,看待问题需站在全局视角,我们会发现,朱棣虽然是有为君主,开创了永乐盛世,但在洪武年间,他只是众多皇子中的佼佼者,并非唯一。明太祖朱元璋膝下共有26位皇子,而英勇善战并非
靖难之役的始作俑者,竟将文官、武将与藩王得罪个遍
许多人都好奇,为何靖难之役能在中国史上首次且仅有一次的发生,而藩王能够赢得胜利呢?按常例来说,身为朱元璋钦定继承人的建文帝朱允炆,理应继承皇位,然而却被他自己的叔叔篡夺了权力,堪称唯一一位被藩王所推翻的大一统帝王。掌握朝廷权力的建文帝可谓是占尽了优势,但为
朱瞻基为什么宁愿违背《皇明祖训》,也要杀死自己的叔叔朱高煦?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皇帝朱瞻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君主,他开创了"仁宣盛世",被誉为"明宣宗"。然而,在他登基之初,却做了一件违背祖训、令人费解的事情——违背《皇明祖训》,杀死了自己的叔叔朱高煦。那么,为何朱瞻基要这样做呢?朱高煦的命运,其实早已被他自己
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的悉心布局,朱棣靖难失去最大阻碍
前言晋王朱棡的死,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意外的风暴,打破了朱元璋悉心布局的计划。这一事件为朱棣靖难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机会,也意味着他失去了最大的阻碍。朱元璋为确保明朝的继续稳固,进行了精心的布局,然而,晋王的死却让这一切陷入了变数之中。朱棣能否巧妙利用这个
明史人物志——徐妙云:辅君安天下,死后朱棣17年不立皇后
自古成功帝王的身边必有一贤后。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就是这样一位贤良淑德又充满智慧的女性,相夫教子,淡定从容地面对时局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动,兢兢业业地恪守皇后职责。徐皇后徐妙云,生卒于1362年——1407年,谥号仁孝慈懿成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其
朱棣称帝之后,为何封赏建文帝阵营的这四个人?原来是这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的并不正,他通过长达三年多时间的靖难之役,打败了侄子建文帝,才最终登上皇位的。朱棣称帝之后,对建文帝的余党大肆打压,不归顺自己的就处以残酷的极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方孝孺,被朱棣诛了“十族”。那么,有没有建文帝阵营
李景隆,名不副实的“靖难第一功臣”
1368年,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在这一年的元月于应天府(即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后的朱元璋为了褒奖有功之臣,于洪武三年开始封爵,共册封了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和两位伯爵,在这六位公爵中有一位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他就是本文主人公李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之前,为什么要特意在府中养一群鹅?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朱棣却不是通过正常的手段来继承皇位的,他的父亲朱元璋并没有直接将皇位传给他,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由于朱允炆年少,朱元璋担心他不能够服众,其他的藩王可以会有夺取皇位的想法,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对其他的藩王进行了削弱,在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