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打破了高温记录,冰川遭受创纪录的冰损失……2023年已被联合国气候组织的年度气候状况报告证实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那么2024年情况如何?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监测主管巴杜尔(Omar Baddour)已在今年3月初预警:2024年很有可能打破2023年的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5月上旬援引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报告说,全球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4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连续11个月刷新同期最高值。进入5月,亚洲多地的高温已卷土重来。就在5月28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现49.9摄氏度的创纪录高温。印度气象局(IMD)已报告新德里出现了比预期更为“严重”的热浪状况。

针对当前极端气候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2025气候倡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地球发出了求救信号。化石燃料污染正在使气候混乱不堪,变化正在加速。

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警惕单月平均气温连续新高

最新月度气象报告认为,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推动作用下,创纪录的气温持续时间延长。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今年4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达15.03摄氏度,刷新2016年4月创下的14.89摄氏度纪录,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同期平均气温高1.58摄氏度。

美国航天局5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也得出相同的结论。4月全球平均气温较美航天局1951~1980年基准期4月平均气温上升了1.32摄氏度。美国航天局表示,人类活动正在驱动全球变暖趋势,厄尔尼诺现象是本年度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继续减弱,但全球海洋表面气温总体上仍异常偏高。数据显示,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已连续13个月打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今年4月,北纬60度至南纬60度的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达21.04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与此同时,常年跟踪南极海冰变化情况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在最新监测中发现,2024年以来,南极夏季海冰覆盖率再次缩小到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其中2月20日的最小面积仅为199万平方公里,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数字。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表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其浓度的持续增加推动了长期变暖的趋势。

世界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称,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74亿吨,较2022年增加4.1亿吨。2019~2023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约9亿吨,从2019年起,如果没有积极部署光伏、风能、核能、电动汽车、热泵等5项关键清洁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将是目前的3倍。

热浪或导致全球生产率下降

频频出现的热浪、暴雨等极端天气,令各国工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和公共健康都受到严重冲击。德国安联集团经济团队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基于2023年席卷南欧、中国和美国的热浪数据与相关模型分析,综合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权重,热浪可能导致全球GDP下降近0.6%。

安联认为,除了高温导致的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极端温度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也是一个被充分证实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受到的负面影响尤其显著。决定生产率损失的关键因素是极端高温的天数。

《自然》期刊3月14日刊文显示,到2060年,气温上升或因热应激对劳动生产力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将成为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全球经济损失最高可达24.7万亿美元。到2060年,取决于不同情景,因高温热浪,全球经济损失总计为0.6%~4.6%。损失包括健康、劳动生产力在内的直接损失和以供应链停滞为代表的间接损失。其中,直接损失最显著的地区为气温升幅最大的地区,如非洲中南部。

《科学》杂志此前也刊文警示,鉴于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和强度,即使各国兑现减少碳排放的承诺,到21世纪末,全球经济损失也将达到84万亿美元,并且这将给低收入国家带来更大影响。

呼吁金融机构停止为化石能源项目扩张融资

在应对全球变暖中,金融机构的角色至关重要。联合国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尽管2021年至2022年,全球气候相关资金规模达到近1.3万亿美元,与2019年至2020年的水平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但跟踪到的气候融资规模仅占全球GDP的1%左右。

要实现控温1.5摄氏度的目标,该组织认为,每年的气候融资投资需要增长六倍以上,到2030年达到近9万亿美元,到2050年再增长到10万亿美元。

“不作为的代价更高。”联合国气象组织认为,从2025年到2100年,“不作为”要付出的代价估计为126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很可能被严重低估。

雨林行动网络(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和银行监察组织(Bank Track)等8家国际环保机构发布的《银行业与气候乱局2024》,追踪了全球最大的60家商业银行巨头在2016年《巴黎协定》实施以来为化石能源行业提供的贷款和承销情况。截至2023年底,这60家银行共为化石能源行业提供了6.9万亿美元资金支持,近一半(3.3万亿美元)助力了仍在扩张化石能源业务的企业。其中, 2023年,为化石能源行业提供最大资助的银行是摩根大通、瑞穗银行、美国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富国银行。

该报告建议,全球银行立即停止所有为化石能源行业扩张提供的融资,在2050年前实现资产组合的净零排放等。

目前,距离今年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还有近六个月。根据《巴黎协定》,所有国家将于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新一期的两年期透明度报告,包含各国气候承诺的进展、如何减排、正在制定的气候政策,以及如何确保为有需要的地方提供气候融资。

(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