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刘宾

十八洞派出所“集市警务”现场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武陵山脉,峰峦叠嶂,巍峨绵延。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宛如镶嵌在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花垣县公安局十八洞派出所是这一新时代“红色地标”的守护者,去年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十八洞派出所民辅警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有干劲、有闯劲的年轻队伍。近年来,秉持“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担当,十八洞派出所忠诚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把脱贫攻坚精神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多元联动共治、警民联防共享的苗疆警务基层治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十八洞派出所“集市警务“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为民服务显情怀

“扁担精神”代代传

“抬头,挺胸,看镜头,面带微笑,321。”伴着几声清脆的“咔嚓”声,十八洞派出所户籍警石芳为村民吴金珍完成了证件照拍摄,并让她选出最满意的一张。“感觉很方便,服务也很周到!”吴金珍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是十八洞派出所开展的“集市警务”现场一幕。

十八洞派出所辖区面积大,包括花垣县双龙镇27个村、100多个自然寨,有居民3.1万余人。“山路崎岖,像敏腊村这些比较远的地方,村民来所里办事,开车也得1个多小时。”所长隆晖介绍,为了方便群众,所里创新警务模式,自去年4月份开始,在辖区内三个集市专门设立“集市警务”,打造大山里的“流动派出所”。

派出所到集市上设“摊位”,提供的服务项目可不少。两张长条桌一字排开,左边是身份证办理区,电脑、指纹采集仪、相机、幕布等办公用品一应俱全;右边是政策宣讲区,桌上摆放着国家安全教育手册、户籍办理常识等资料。若有群众现场提意见和建议,也有专人负责接待和记录。

据了解,20多年前,群山环绕的花垣县偏远、贫穷、落后。那时候,为了采集户籍信息,派出所民警常会用一根扁担挑着电脑,走村串寨开展工作。这份朴实作风与为民情怀,被当地群众赞誉为“扁担精神”。

时光流转,山乡迎巨变。这些年,“扁担精神”在当地公安干警中代代传承下来,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在十八洞派出所荣誉室里,有这样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在十八洞,我不仅看到新的山乡巨变,看到精准扶贫的精美画卷,更看到物质脱贫后精神文明的崇高境界。这里的人心特别纯,这里的警服分外蓝,就像十八洞的天空一样蓝!”

这背后有一个暖心故事。

家住邵阳的刘先生暑假期间带孩子来十八洞游学,回家后发现自己的挎包不见了,里面装着银行卡、身份证和不少现金。他顿时慌了神,焦急地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

“好的,请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帮您找回!”村警务室辅警隆腾回复道。挂了电话,隆腾马上通过视频监控进行查找。他连续5个小时紧紧盯着屏幕,不漏过一个细节,眼睛累得酸痛流泪,终于成功找到了挎包遗失点,在村民施大爷家中。当时施大爷也正焦急地四处寻找失主。这让刘先生十分感动,便专门写下了一封感谢信。

这也是湘西州首个村级警务室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警务效能、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隆晖表示,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十八洞派出所民辅警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中,用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十八洞派出所民警开展入户走访。湘西州公安局供图

履职尽责有担当

书写新时代“枫桥答卷”

近年来,随着辖区案件量逐年下降,治安环境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成为十八洞派出所民辅警在接处警过程中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十八洞派出所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构建多元化联动共建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去年3月,让乍村的村干部向派出所民警反映,村里有两户石姓人家因田地界线引发矛盾,可能会发生冲突。了解情况后,隆晖立即和两名同事前往处置。在细心听取双方意见后,民警现场开导调解,最终矛盾得以解除,双方握手言和。

一次,丙池村6组一位村民用砖把自家院坝外的一条道路堵了,影响全组10多户村民的出行,违反了《村规民约》,引发村民强烈不满。十八洞派出所接警后,立即启动“三级联动机制”,在村委会、派出所和政府部门三方联动调解下,一触即发的冲突得到及时化解。

十八洞派出所民警列队巡逻。湘西州公安局供图

据了解,十八洞派出所与双龙镇政府和司法部门联动,建立并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行“三治融合”,即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村民德治”为先导,以“村民法治”为保障,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该所还整合资源和力量,建立调处矛盾纠纷“三大机制”:矛盾纠纷滚动联动排查机制,以民警为骨干,整合村“两委”、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治安维护热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律师进所”机制,邀请县公安局法制民警担任法律顾问,解决矛盾纠纷中的疑难杂症;“五所联调”机制,联合周边矮寨派出所、吕洞山派出所等五家派出所的力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常态化研判,集中力量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守一方平安,护万家灯火。

“我们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不断创新理念和举措,及时高效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既是积极回应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要求。”隆晖介绍,近3年来,依托多元共建、联动共治机制,所里共调处矛盾纠纷130余起,成功率达9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