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的一对幼子正在下棋,看父亲被抓,依旧淡定下棋。官兵奇怪道:“你们的父亲都要被处死了,你们怎么还有心思下棋?”而幼子接下去的一番话,让曹操更痛下杀心......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你们知道,孔融最后的结局吗?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学习孔融,从小就懂得谦让,学习身上这种品质,那么,有如此优秀品质的孔融,又为什么会被曹操下令处死呢?

 

说好听点,是因为孔融太耿直了,说不好听,就是孔融太不会说话了,他的那张嘴最终害死了他自己。一开始,曹操是非常看好孔融的,因为孔融是一个非常有才学,非常有气度的才子,他还曾经把孔融收到麾下。

 

曹操看好孔融,可孔融也从来没有想过刻意的讨好曹操,每当曹操有什么政见时,只要孔融觉得曹操的政见有问题,他都会在公共场合中公开批评曹操,让他收回一系列政令,一次两次的也就不说了,一次又一次的,也让曹操没脾气。

 

孔融仗着自己是建安七子之首,在各个场合中都讽刺曹操的一系列政治做法,每次都像是和曹操在对着干,明着对着干不说,孔融自己甚至还写文章对曹操进行人格上的侮辱,每次都让曹操感到非常尴尬。

 

曹操早就看孔融不顺眼了,如果不是他的名望高,曹操早就对他动手了,其中一次,曹操颁布了禁酒令,之所以下这条禁令,也是为了满足军队所需。我们都知道,酿酒的主要原料就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行军打仗也是这个道理。

 

颁布禁酒令之后,老百姓们都不敢私自喝酒酿酒了,这样下来也就节省了一大笔的粮食开支,而这些粮食就可以用作军需,为他们打仗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来,曹操以为没有人会反对自己,可没想到,孔融公开站出来反对。

 

按理说,禁酒这件事情跟孔融没什么关系,那么,为什么孔融会极力反对呢?因为孔融自己本身就是个嗜酒如命的人,他根本受不了没有酒喝的日子,为了反对曹操,他甚至还拿夏商做比较,说当时夏商因为女色误国,难不成老百姓就不结婚了。

 

这个说法说出来之后,老百姓也纷纷赞同,曹操更下不来台了,孔融这明摆着跟自己对着干,他本来就是一个记仇多疑的人,一个小事,他都能记上很长时间,更别提孔融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他的底线了。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要把孔融处死,他可不想让一直和自己作对的孔融,还继续活下去,一次又一次的触碰自己的底线,曹操下定了决心不让孔融活命。官兵来到孔融家里的时候,孔融的一对幼子正在安安静静的下棋,看到他们正在下棋时,官兵也有些不理解。

 

都已经火烧眉毛了,他们竟然还不想着逃跑,就这样坐在这里下棋,以至于官兵最开始还以为这几个人有什么阴谋呢,可是他们在这里看了他们下了半天,他们都没有其他的动作,就好像是真的在认真下棋,官兵等不下去了,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跑。

 

没想到,孩子们说出的一句话让他震惊的不得了:“鸟窝都破了,鸟蛋怎么可能不会不破。”这句话其实就是后来的典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孩子们说出这句话后,官兵们是真的佩服,他们没有想到,才几岁的孩子竟然会懂得这样的道理。

 

官兵把这件事情如实报告给了曹操,其实,他们心里也是希望曹操能对孩子们网开一面,不过,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并没有真的放过孔融的一对孩子,听了他的孩子说出了这句话,曹操反而担心,这两个孩子以后比孔融更有出息,更有能力,他担心会养虎为患。

 

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就让官兵把他的孩子,还有孔融全都杀害了,一家人没有留一个活口,俗话说,祸从口出难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有人说,如果孔融懂得官场的弯弯绕绕,直接和其他官员对着干,不三番两次的去推翻曹操的政见,或许他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孔融如果真的是这么一个人,他还会有这么高的名望,还能成为建安七子之首吗?一切早已注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