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教授读过报道山西一七旬老农去世,他将生平与心事写满了院落后说,这组报道生动勾勒出一位热爱生命、具有创意的老人,他利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物品记录生活。这简直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之美。

老人生前留下满墙文字

4月15日,极目新闻刊发题为《山西一七旬老农去世,他将生平与心事写满了院落》的报道,万千网友由此认识了一位叫张福青的老人,还有他那有着浓厚山西风格的农家院落。报道中的七旬老农去世前在小院里的墙上、门框上、房梁上留下的字迹,记录了从农事、借款琐事到“宇宙到底有多大”等追问。“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前段时间去位于兰州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看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在木质的简牍上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生活,那些古人的家书呈现在眼前时,着实震撼。”肖珺教授说,老人的这些书写,让大家看到2000多年后的人怎么去写家书。他写下了对生活的记录、对家人的叮嘱,他还会记录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这简直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张福青的院子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这位老人用生活当中所能接触到的物品来记录生活,媒介物质性在他的故事中发挥到了极致。”肖珺教授说,“我猜想,如果天空能让他做记录的话,他也会漫天地去写。”

肖珺认为,报道中的张福青老人,在砖墙、门框等所有他能找到的身边的物质材料上面去写作,证明他心灵的自由度相当大。通过极目新闻的报道,老人的文字记录又有了一个物质性的转换,通过媒介呈现在受众的眼前,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让大家形成一种共情。这种情感在老人的书写记录、媒体的报道呈现中实现了撒播,这篇报道或许会发挥更大的意义。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肖珺教授建议可以对书写实物和内容进行线上集中展示,类似于线上博物馆,相当于一本无声的家书,让更多人读到、感受到生命之美。

(来源:极目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