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古代历史上,虫灾和水灾、旱灾一样,都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灾害。而且,这三种灾害的出现,往往还会引起新的灾害,也就是饥荒。


       因此,人们将虫灾、水灾、旱灾、饥荒并称为古代“四大主灾”。
       在这四种灾害中,虫灾在古代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宋朝时大约出现了108次虫灾,明朝出现了102次,清朝出现了112次,平均两三年就要出现一次。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虫灾似乎成为了历史名词。实际上,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至今都还在饱受虫灾的威胁,
       比如去年和前年,在东非地区都曾爆发过蝗灾,对当地的农作物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实行科学治理的缘故,已经鲜少有虫灾的发生了。不过,在22年前,新疆地区也曾遭遇过蝗灾的困扰。
       2000年,这一年新疆的春天来的比较早,由于温度上升的比较迅速,大量蝗虫被孵化出来,很快就形成了一场蝗灾。
       突如其来的升温,打了当地科研工作者一个措手不及,等到他们发现端倪时,蝗灾已经成了气候。
       蝗灾发生后,当地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无处不在的小家伙将刚刚萌芽的农作物啃食一光,尤其是牧民们的牧场更是遭了殃。


       经过一个寒冬的消耗,牧民家的冬储基本上已经快消耗殆尽,若是不能将蝗灾尽快消灭,对当地的畜牧业也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我国,虫灾的治理一般都是以“预防为主,扑灭为辅”,尽可能将虫灾消灭在萌芽中。可是当虫灾已经形成规模后,也只能尽力去扑救,但是这个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当新疆地区的虫灾形成规模后,当地农科院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却收效甚微。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新疆遭受蝗灾的消息传来后,全国各地的农科院纷纷献计献策,都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中,来自浙江农科院的工作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最有趣。他们没有选择使用药物灭蝗,因为担心这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破坏,所以选择使用物种相克的办法来灭蝗。
       在自然界中,虫子并非是没有天敌的,吃虫子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小鸟、家禽等,这些都是虫子的天敌。
       鸟儿不好控制,那么就只能选择家禽作为消灭蝗虫的帮手。可是,应该选择哪种家禽呢?工作人员经过一番论证后,决定用鸭子来消灭蝗虫。
       选择鸭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家禽食量大,觅食很勤快。
       别看鸭子的块头比鹅小,它的食量可是比鹅还要高。而且,更重要的是鸭子耐力好,能适应长途运输。


       因此,浙江农科院最终决定,派出10万“鸭兵鸭将”,协助新疆消灭蝗虫。新疆农科院研究后,也认为此法可行,于是就委托浙江同仁帮忙甄选适合的鸭苗。
       浙江农科院的工作人员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后决定用“樱桃谷鸭”来承担灭蝗工作,并且一次就订购了10万只鸭苗。
       不久后,这些经过精心饲育的“鸭兵鸭将”就搭乘专机飞到了新疆。
       那么,这些“鸭兵鸭将”所取得的战果又如何呢?
       为了检验这些“鸭兵鸭将”的灭蝗效果,新疆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将它们的战场放在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这里由于春季气候温暖干燥,是蝗虫的主要繁育场所。


       工作人员选择了1万只鸭子投放在克拉玛依,当笼子被打开时,早已饥饿难耐的鸭鸭们一拥而上,铺天盖地的蝗虫成了它们口中最美味的美食。
       在“鸭兵鸭将”忙着大快朵颐的同时,工作人员也没闲着,在旁边开始了详细的观察工作。通过观察,工作人员发现这些鸭子,还真称得上是蝗虫的天敌。
       根据统计,这些“鸭兵鸭将”很少休息,几乎一整天都在觅食,一只鸭子每天大约能够吃掉200多只蝗虫。
       这个结果让工作人员大为惊讶。虽然鸭子每天吃掉200只蝗虫并不多,对于动辄数百亿的蝗虫群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投放的鸭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呢?


       这样一来,这些“鸭兵鸭将”每天消灭的蝗虫就十分可观了。保守估计,这批10万“鸭兵鸭将”,每天最少能够消灭蝗虫两千余万。
       而且,这批“鸭兵鸭将”可不仅仅是吃蝗虫,鸭群过境,一些小的蝗虫还有蝗虫产下的卵,都会被鸭鸭们的大脚掌给破坏,可以从源头上阻止蝗灾。
       在几天的实验结束后,新疆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决定将十万“鸭兵鸭将”集中使用,在水源地、草场等蝗虫滋生最严重的区域集中投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鸭鸭们的艰苦奋斗,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蝗灾就被彻底扑灭,这些远道而来的“鸭兵鸭将”们,也都成为了灭蝗的大功臣。


       而且,由于鸭鸭们吃了许多蝗虫,一个个养得膘肥体壮,上市后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味道远比一般的鸭子鲜美得多。
       通过这次实践,“鸭兵鸭将”也就成了当地灭蝗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