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13年4月8日,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根据计划,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出席葬礼并表示哀悼。
不过与此同时,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出现了大量民众游行庆祝,欢呼道“悍妇死了”。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位期间实行多项改革,对巩固英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就此看来,她该是受本国人敬仰的领导者,为什么会有人公开庆祝她的去世,这位重量级历史人物到底做过什么事呢?
二战后的英国困境
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连续成为战胜国,虽得到了分配资源的名额,但也丧失了一个帝国的光明未来。
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举行,44个国家代表出席,并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权。
那一天,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注视着美国人昂起头颅,一一扫过众人,骄傲的展示自己的实力。
而英国在一战后元气大伤,虽然帝国之威尚在,却已经有外强中干之意。
紧接着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英国庞大的军费和孱弱的经济体系无法支撑国家正常运转,不得不向迅速崛起的美国求助。
虽然有美国的援助,英国却并没有成功逆转颓势,重现往日辉煌,反而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战火很快烧到了英国本土,不列颠军队被德国人堵在家门口不敢出来,同时日本人趁机南下,入侵英国在南亚与东南亚的殖民地。
败给德国,让英国人对自己的军队大失所望,也打击了他们心中的骄傲。
而在东南亚,三万日军追着十几万英军打的消息,更令英国人颜面扫地。
二战后,失了里子和面子的英国成为战胜国,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享受战胜国该有的权力。
但实际上,英国人早已焦头烂额,负债为GDP的240%,其中从美国借来的资金就占了大部分。
当时的情况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已经确立了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也落于美国人之手。
如此,美国抓住良机,趁势以金融手段,迫使大多数国家将手里的英镑换成美元,直接提高了美元的地位。
而大量英镑被抛出后,贬值得相当厉害,几乎耗掉了英国的外币储量。
此消彼长之下,拥有战胜国待遇的英国也终于吃不消了。
更让英国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被殖民国家纷纷宣告独立,英国人在国外的经济收益不断缩水,让本土的经济持续遭遇寒冬。
而此时,埃及也尝试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这条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每年得到的经济收益十分可观,原本由英法两国共同控制。
埃及收回运河的做法直接影响了两国的利益,于是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出兵,想夺回苏伊士的控制权。
这场战争师出无名,从根本上讲,其实属于殖民侵略。
英法虽为世界强国,但此战一旦爆发,便被世界各国所不齿。
随后苏联和美国先后出手阻拦,以至于原本毫无悬念的战争被迫停止,英国和法国也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殖民权。
至此,英国在加重经济风险的基础上,也背上了“殖民残余思想”的骂名。
到了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时,这个国家已经满目疮痍,未来也一片混沌。
撒切尔夫人的铁腕政策
由于经济形势过于严峻,工党政府限制了人们的涨薪幅度,将个人所得税分为四个等级,并限定工人阶级涨薪不超过5%。
这个决定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福特职工在1978年9月发动罢工游行,逼迫政府改变政策,将涨薪幅度调整为17%。
此后其他地方也纷纷出现暴乱,不但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行,还造成了更进一步的经济下行。
到了第二年,货运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加入罢工大潮,工党如千夫所指,遭遇下台危机。
此时撒切尔夫人站在讲台上,提出了自由经济和放松管制两大杀手锏,直击英国民众的痛点。
到了选举时刻,大量工党支持者选择弃权或者投其他党派,而撒切尔夫人所在的保守党则稳中有升,最终赢得了选举。
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执政前期,她的主要政策是国企私有化,此举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影响,提升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度。
由于人们的思想还无法从工党的经济理念快速跳转到自由经济,所以撒切尔夫人直接干预国企体制,将大量股份释出,鼓励个人购买。
其中极为赚钱的汽车、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股份,更是遭到了有心人的哄抢。
国企私有化很快衍生出大量资本家,在市场供需关系的驱动下,英国经济渐渐有了起色。
同时在教育配套和公共资源方面,撒切尔夫人也提倡私企承包接手。
随着经济逐渐向自由化和灵活性方向发展,她又放松了在石油和通讯行业的垄断,取消了物价管制委员会,进一步放开市场。
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是把双刃剑——
既可以让英国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好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两极分化,富有的人越来越有钱,穷人则越来越贫穷。
除此之外,改革的重点不只是改善民生,还有另一个目的:减轻政府压力。
在1982年,英国国债已经到了1000亿英镑,这个数字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而国债利息就有60亿英镑。
连民众都嘲讽国家不作为,只靠借贷过日子。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从民营企业中赚到的收入越来越高,到了1986年,已经达到了44亿英镑。
通过这两部分的收入,英国政府的情况慢慢好转。
而此时,更大的改革适时抛出,撒切尔夫人削减了社会福利。
在英国强盛时期,政府为人民提供了极为可观的福利,包括贫困补助、住房、医疗、社保等。
后来英国国力不断下降,但是福利却没有因此削减过多,这导致了国家越来越无力承担巨额的福利支出。
撒切尔夫人很反感平均主义,认为这一原则影响了英国的发展。
于是将免费福利的适用范围缩减至贫困家庭,由此导致一些勉强温饱和希望得到国家补助的人大为恼火。
另外,即使是得到福利补助的贫困家庭,也不能只享受政策支持,而是需要支付20%房租。
在改革初期,英国人民还在政策的变动中晕头转向,紧接着又遭遇了变故,突如其来的马岛战争差点打乱改革的步伐。
这场战争虽劳民伤财,却为英国人挽回了些许颜面,撒切尔夫人的“铁娘子”称号也被更多国家认可。
撒切尔夫人执政不久,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也遭遇了经济寒冬,国内通胀超过600%,而GDP则下降了11.4%。
在这种困境下,阿根廷没有出现能力挽狂澜的人,于是选择发动战争转移社会矛盾。
阿根廷对马岛一直有主权诉求,但马岛又在殖民时期被英国占领,一直是个十分有争议的地区。
在阿根廷经济下行时期,收复马岛不但可以转移国内矛盾,还可以振奋人心,缓解政府压力。
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根廷出兵方便,可以快速到达马岛,而英国则要跨越半个地球才能到达南美洲。
1982年3月,一群阿根廷商人登陆马岛东侧的南乔治亚岛,并建立营地升起阿根廷国旗。
这个敏感的举动很快吸引了英国人的注意力,决定将其驱逐。
但英国没有想到阿根廷是有备而来,仅仅派去一艘破冰船解围,结果遭到阿根廷海军的反击,英国破冰船只能撤退。
后来经过谈判,英国和阿根廷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于是一场大战无可避免的爆发了。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表示,英国武装部队肯定会克服障碍,赢得胜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英国人从欧洲跨越到南美洲,与阿根廷人连续交战74天,击杀649名阿根廷士兵,俘虏9800人。
在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胜阿根廷,无疑让英国人十分振奋。
撒切尔夫人则在阿根廷正式投降的第二天发表讲话,骄傲的表示“英国将再次强大起来”。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国想要崛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国内外的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唯有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持续调整,才有机会摆脱经济困境。
而在实现英国复兴的路上,仍有很多障碍无法清除,这其中,有一些正是源于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被唾弃的女首相
在改革期间,撒切尔夫人手段果断,甚至可以用冷酷形容。
这自然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工人阶级。
1984年之后,非营利煤矿被关闭,煤矿业的补贴也被取消。
这让矿工们非常难受,没有了这笔钱,对生活品质的影响很大。
于是英国矿业工会强烈抗议,希望政府恢复原有福利。
一开始只是约克郡、苏格兰和肯特地区出现罢工潮,很快其他地方也陆续停工,将压力推给政府。
1984年6月18日,洛瑟勒姆的一家焦化厂出现了大规模游行,当时有大约一万名矿工和一万名警察对峙。
随着一名警察打伤矿工,这场冲突便演变成了暴力事件。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罢工事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11月,卡斯尔福德矿区中,有一名矿工受伤;12月,南威尔士一名送矿工出行的出租车司机被误杀。
矿工和政府之间的对峙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双方都没有妥协。
随着事件的发酵,很多矿工没了经济收入,日常生活无以为系,渐渐失去了反抗的动力。
在绝望中,有人走进矿场,拿起熟悉的工具工作。
这一事件预示着政府战胜了矿工,扫清了改革的障碍。
在整个事件中,有11291人被捕,其中8392人被指控犯罪。
这些人大多数是无法享受社会福利的人员,在获刑后不但丧失了工作的机会,甚至连其家庭也不能领取社会福利。
由此可见,撒切尔夫人对于此事的处理上,当真是十分严格。
除矿工事件,她对爱尔兰共和军采取的手段也十分强硬。
爱尔兰共和军一直想让北爱尔兰独立,经常组织炸弹袭击,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这些难以定义的武装力量是巨大的威胁。
1981年,有一批被囚的爱尔兰共和军人员被关押至监狱。
他们为了获得政治犯的待遇,想通过绝食制造舆论,让社会各界支持他们实现目标。
不过撒切尔夫人不为所动,面对大量的绝食人员,没有丝毫松口。
由于这些人拒绝进食,所以很快出现了营养不良和意识模糊等现象。
其中有一个叫桑兹的人绝食长达50多天,生命体征越来越弱,医生都表示他的生命即将结束,没了活下去的希望。
了解到此事的共和军劫持了汽车,并袭击警察,表示如果桑兹去世,他们将不惜一切发动战争。
到了第66天,桑兹因绝食而亡,英国和法国大为震动,法国人甚至认为是撒切尔夫人变相杀死了桑兹。
在巨大的压力下,撒切尔夫人在下院发表演说,她认为纵容共和军,就相当于默许他们杀害无辜。
种种事件表明,撒切尔夫人的执政理念十分强硬,带来的影响也有好有坏。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她或许是一名不错的领导人。
撒切尔夫人执政长达11年,对经济的贡献十分突出,从1982年开始,英国的经济不再下跌,而是出现了8年的增长期。
这期间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还是经济效益,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987年,英国的财政赤字转亏为盈,彻底终结了不断下坠的经济。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正从撒切尔夫人改革中受益的,其实是富人阶层。
而穷人得到的,除了工作岗位,就只有越来越少的福利了。
2013年4月8日,87岁的撒切尔夫人中风去世,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她去世后,英国女王出席葬礼并表示哀悼,但很多英国普通民众似乎不买账。
他们不但在各地举行庆祝活动,还对撒切尔夫人的去世高声喝彩,在不列颠的历史上,这也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总结:
2003年,英国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要求人们选出100位最讨厌的英国人。
其中撒切尔夫人高居第三,成为大多数人心中的“坏人”。
但是从历史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撒切尔夫人,日渐没落的英国,该怎样走出经济困境呢?
参考资料:
《二战后,大英帝国怎么了?》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97786
《爱恨撒切尔:推进改革,解决高通胀》新京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414/c70846-21129319.html
《真实的撒切尔夫人:出生于杂货铺,一生充满争议》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04/09/c_124555357.htm
《他们为什么恨撒切尔》新京报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414/c1002-21127984.html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