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一代名相萧何,因病去世了。

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后,当时正待在山东这边的曹参,直接找来了自己的门客,让大家开始尽快收拾行李。门客们都很奇怪,不知道为啥要这样。而曹参给出的回答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京城那边肯定会派人过来,调我回去当丞相!

曹参的这番话,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大家都不明白,为啥曹参会这么有自信。但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天之后,京城那边就真的来了人,叫曹参去京城做丞相。

而接下来,曹参到了京城,做了丞相之后,则是完全继承了萧何的政治遗产。所有萧何留下来的法令和制度,曹参一个字都没改,所有的一切,都完全照旧。对此,后世还留下了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曹参也因此成了一代良相。

实际上,曹参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之后,之所以会笃定自己一定能当上丞相,其实还真不是因为曹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因为在这之前,汉朝高层其实就已经定好了,曹参未来一定会接萧何的班!

这个故事,还得从曹参的个人经历开始说起。

很多年之前,在秦始皇还没死的时候,曹参当时在沛县生活,负责看管当地的监狱。因为工作比较特殊,所以时间长了之后,曹参也就在当地认识了很多朋友。

这其中,就有后来的汉高祖刘邦。而且,他们那个老友圈子的人,后来基本上都成了汉朝的开国功臣。

当然,在刘邦起义之前,这个老友圈子里面,曹参的地位其实是比刘邦更高的。因为从官职上来说,曹参的官职要比刘邦更大,而且还是刘邦的顶头上司。而曹参的顶头上司,则是萧何。

沛县的老友圈子,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但是后来,随着刘邦起兵造反,这个顺序就颠倒过来了。这事主要是因为,起义的时候,刘邦自己带人在外边发展,最后强攻县城,这才起义成功。而曹参和萧何他们,这期间一直待在城里,策应刘邦。直到最后,到了刘邦攻击县城的时候,他们才真正站出来,替刘邦打开了县城大门。

这样一来,这支军队的老大,自然就是刘邦了。

至于曹参,起义开始之后,曹参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指挥才能!谁都没想到,原本只是一个监狱看守的曹参,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常过人的军事才能。

这种军事才能,不是单纯的打架杀人。在沛县老兄弟这群人里面,要论杀人斗狠,那还是得看樊哙。

曹参的军事才能,指的是他会指挥军队,会从战略层次判断问题。

一句话,曹参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虽然距离韩信那种顶级帅才,还有点距离,但能达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得了。这种帅才,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从刘邦起兵,一直到刘邦攻破咸阳,这期间曹参一直带着军队在前面厮杀。而且,在这期间,曹参还以个人武将身份,做出了一件直接影响整个秦末历史走向的壮举。在战场上,他亲手干掉了秦朝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

这件事,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壮举。要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就是李由带领秦朝主力,在荥阳地区挡住了吴广率领的农民军主力,后来和章邯一起反推了起义军。所以,哪怕后来李斯在秦朝高层斗争当中落败,李由依然还是秦朝高层的顶尖大将。

而这位丞相之子,最后就是死在了曹参的手上,而且是被曹参亲手干掉的。

杀了李由之后,这时候的曹参,基本上就开始迅速名扬天下了。曹参也因为这一战,隐隐成了刘邦集团内部的武将第一人。单论能力,同样出身沛县的周勃、樊哙等人,其实都无法和曹参相比。

就这样,曹参跟着刘邦,一路从沛县杀到咸阳,从一股非常弱小的农民军势力,变成了强大的诸侯国。等到鸿门宴之后,刘邦就藩汉中,成了汉王。作为刘邦麾下最重要的大将之一,曹参也被同时封侯。

而等到楚汉战争开始之后,在平定三秦以及进攻彭城的过程当中,曹参同样也是战功卓著。曹参的战绩,是可以单独写一本书的,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全列出来的话,几乎会给人一种流水账的感觉。

当然,曹参打的这些仗,基本上都只能算是辅助作战。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他打的就很少了。这也是他和韩信之间,最大的差距。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曹参可以独当一面,但是却从来都不是主角。他的这些战斗,一直都是在给刘邦和韩信他们做辅助。

就这样,等到刘邦在彭城之战当中,被项羽击败之后,楚汉战争开始进入了僵持阶段。进入僵持阶段之后,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一带,长期对峙。韩信则是开始独自去北方打野,去扫平北方的几个诸侯国。

在这之后,曹参的调动,就非常有意思了。

尽管在荥阳成皋一线,刘邦被项羽几乎打的抬不起头来。但是从始至终,刘邦一直没有调曹参过来支援,而是一直把曹参放在北方,陪着韩信一起打野发育。

这个布置,就很有意思了。

要知道,尽管韩信对于汉朝的建立,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根本就不可能打败项羽。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刘邦其实并不是特别信任韩信。这倒也不奇怪,毕竟韩信加入刘邦阵营的时间比较短,个人能力又太强。不管换成谁做老大,似乎都不太可能对韩信绝对放心。

如此一来,作为阵营老大的刘邦,自然就要派一个自己绝对信得过、同时能力也比较强,至少自己扶持一把之后,能够在军中和韩信分庭抗礼的存在,去稍微监视一下韩信。

所以,曹参就被派到了韩信身边。

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刘邦的这个布置,确实也非常巧妙。因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尽管韩信在北方一路大胜,但是却始终没能培养出自己的人手。甚至于后来某天韩信睡觉的时候,刘邦趁着韩信还没起床,直接悄悄来到了韩信的军营,调走了韩信麾下的大部分军队,并且把这边的将领布置,重新打乱分配了一下。

这里面要说没有曹参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等到北方平定的差不多了之后,随着韩信杀入齐国,刘邦集团已经对项羽这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在这个时候,项羽派人来劝韩信,让韩信脱离刘邦,彻底独立。从当时的时局来看,如果韩信真的做出了这个选择,那么刘邦想要打赢项羽,还真未必做得到。

可是最后,韩信拒绝了。

对于韩信拒绝的原因,后世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是韩信优柔寡断,而且比较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所以才没造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曹参这个时候,就在韩信身边。而且,韩信麾下的大部分将领,基本上也都是刘邦派来的人。这帮人名义上是听韩信的,但暗中说不定其实是受曹参节制。

对此,史书上记载的相当隐晦。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曹参其实是真正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当时没有曹参,韩信说不定就已经独立了。

因为曹参的存在,韩信无法独立。所以接下来,韩信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向刘邦要了一个齐王的位置。再之后,韩信带着主力军队南下,去垓下和刘邦一起围攻项羽。至于曹参,则是按照刘邦的指令,继续留在山东这边,平定一些尚未控制的地方。

如此一来,韩信好不容易在齐国这边,攒下的一点家底,无形之中,就被曹参逐渐抹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垓下之战结束之后,刘邦可以迅速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一句话就把韩信从齐国改封到楚国的原因。

而接下来,汉朝开国之后,曹参因为之前的这些功劳,则是被评为开国十八侯爵当中的第二位,地位仅在萧何之后。甚至于在评出这个榜单之前,大家还曾经争论过萧何与曹参之间,谁的地位比较高。

而且,曹参本人的战绩,确实也非常对得起这个位置。虽然曹参这辈子,没打过什么特别关键的战争。但是据史书记载,曹参一生征战,受伤七十多处。在楚汉战争期间,曹参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了两个诸侯王,三个丞相,以及一大堆的各国高官。

靠着这份战绩,评一个开国第二侯爵,一点都不过分。如果汉朝执行的是完整的分封制,以曹参这份功劳,其实原本是有机会封王的。

除此之外,曹参平定齐国这件事,也为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韩信被改封到楚国之后,刘邦就把自己的大儿子刘肥,封到了齐国这边,成了新的齐王。曹参因为之前对齐国这边比较熟,也就被刘邦派到齐国这边,辅佐自己的这个大儿子。

当然,对于这件事,后世还有另一种说法。很多人认为,曹参或许和刘邦的这个大儿子,有点亲戚关系。刘邦的这个大儿子,是当年刘邦和同村一个姓曹的寡妇,偷情生下的孩子。所以大家猜测,或许曹参和那位姓曹的寡妇,有点什么亲戚关系,说不定曹参本来就是曹寡妇的兄弟。

从汉朝开国,一直到刘邦去世,这几年当中,曹参一直都待在齐国这边。因为远离了京城,曹参也因此避免了很多麻烦,而且也没搅和到刘邦削除异姓王的风波。当然,后来汉朝出现叛乱的时候,曹参还是要带着齐国的军队,去跟着刘邦一起打仗。

就这样,到了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刘邦临死之前,特别把吕雉叫到自己身边,安排自己的后事。按照刘邦的安排,在刘邦死后,汉朝的朝政大事,全部都得交给萧何管理。而等到萧何死后,则是应该由曹参接替萧何。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萧何死后,曹参刚刚得知消息,就马上开始收拾行李的原因。

因为这件事,本就是当初刘邦临死之前定好的。

就这样,等到刘邦死后,萧何全面接管了汉朝朝政。两年之后,萧何病逝。萧何在临死之前,同样也推荐了曹参。所以接下来,曹参就被汉惠帝从齐国调回了京城,担任新的汉朝丞相。

当上丞相之后,曹参完全延续了萧何的法令。在很多人看来,曹参几乎就是一个甩手掌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不作为。就连汉惠帝本人,也对此曾经表示出了疑问。

但后来的历史证明,曹参的这个选择,其实是对的。因为正是他不折腾,才确保了汉朝高层可以长期稳定。在汉朝初期,老百姓刚刚从战争当中解脱出来,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曹参的这个选择,其实反倒是最好的。

后来,大家就把这件事,称作‘萧规曹随’。

当上汉朝的相国之后,曹参又奋斗了三年的时间。虽然在这三年当中,曹参基本上没啥政绩。但是没有政绩,恰好是曹参最大的政绩。就这样,三年之后,曹参最终病逝,也算是善终了

这就是曹参的故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