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自去年再融资审核收紧以来,定增市场持续降温。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44家A股上市公司宣告定增终止,涉及资金约539亿元。除了硬性指标触及监管红线外,市场环境变化、价格倒挂、融券政策收紧压缩套利空间等等,也是影响定增市场的原因。

尽管如此,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一些上市公司仍在积极申请定增。其中,大股东及关联方“包揽”式定增有升温迹象。背后原因既有出于巩固控制权、向上市公司输血等考量,也不乏靠低价定增套利的打算。

年内44家公司定增折戟

3月19日,浙商证券(601878.SH)公告称,因公司2023年3月17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的议案》的决议超过了12个月的有效期,因此自动失效。

3月16日,冠石科技(605588.SH)公告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同一日,安泰集团(600408.SH)也宣布停止实施6.74亿元定增。

根据Choice数据,2024年以来,已有包括西藏珠峰(600338.SH)、奥比中光(688322.SH)、岳阳林纸(600963.SH)在内的44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事项,涉及资金约539亿元。

终止定增情况,钛媒体制表

谈及终止定增的原因,多家公司表示,系综合考虑资本市场行情、融资环境、公司经营规划等做出的安排。

2023年1月,浙商证券发起不超过80亿元的定增方案,主要投向自营、资本中介业务并偿还债务。同年3月,浙商证券定增获浙江省国资委批复。随后一年之内,定增方案未有其他实质性进展。

监管收紧后,市场对于券商再融资相对敏感。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文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等。”证监会强调。

2023年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就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相关情况进行详细回应,围绕从严从紧的把关要求,把握好再融资节奏,对再融资募集资金的合理性、必要性从严把关。

触及监管红线,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定增“流产”。

例如,冠石科技定增失败,与前次募投项目延期有关,而这一点也是监管审核的重点。据悉,2021年8月上市的冠石科技,其IPO募投项目原计划达产期限为2023年3月,截至2024年2月29日投资进度仅为42.26%。项目在经历两度延期后,预计在2025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同样是IPO项目两次延期的永泰运(001228.SZ),股价自2023年12月26日以来一直处于破发状态,可谓精准踩中监管新规2道“红线”。公司已于3月11日公告终止5亿元定增。

奥比中光在2月19日公告终止15.05亿元的定增。该公司连续多年亏损且IPO募资款仅使用六成。

也有一些公司定增失败,是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西藏珠峰终止定增事项符合市场预期,原因在于早前推出的定增方案,已不符合现阶段的市场需求。

钛媒体App注意到,2021年9月,西藏珠峰抛出80亿元定增时,正值股价站上50元的历史巅峰。如今两年多过去,公司股价已跌至10元。在此期间,公司其重点募投项目——阿根廷5万吨盐湖提锂项目环评进展缓慢、产能规模大幅下降,公司屡屡爆出实控人变更风险。

此外,在经历年初大盘的深度调整后,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已跌破定增底价,“价格倒挂”或令定增对象难以接受。

2023年4月,滨海能源(000695.SZ)曾公告,拟以12.17元向控股股东定向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8.11亿元。自上述定增预案发布后,滨海能源股价自近16元一路下跌,至2024年2月跌至6.29元的最低点。3月13日,滨海能源宣布终止定增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融券政策的调整,也对定增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自2023年10月以来,证监会持续优化调整融券制度,提高融券保证金、限制上市高管和核心员工融券出借。3月15日,监管再次发布文件,强调对绕道减持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其中重点提到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

有投资人士认为,在最新的融券新规之下,“定增+融券”的无风险套利漏洞也被堵上。一些借战投之名、行投机套利之实的定增参与者或知难而退。

大股东“包揽”式定增增多

东山精密(002384.SZ)3月13日公告称,拟向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袁永刚、袁永峰发行股票募资不超15.0亿元,发行数量为1.31亿股,增发价格为11.49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琏升科技(300051.SZ)3月12日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海南琏升和公司实际控制人黄明良募资不超6.5亿,发行数量不超过9219.86万股,发行价格为7.05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博世科(300422.SZ)2月23日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不超6.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定增预案,以募集资金上限计算,预计募资总额超320亿元。

从发行对象来看,上述49家披露定增预案的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认购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另有4家公司的认购对象为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关联方。这19家公司预计募资上限总额约为117.55亿元,认购方式均为现金认购。而2023年同期,只有3家公司大股东宣布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认购。

一位不具名的A股上市公司高管对钛媒体App表示,“大股东亲自下场包揽定增,有的是出于巩固控制权需要,有的是为了向上市公司‘雪中送炭’。”

东山精密在公告中表示,通过本次发行可以提升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市场信心;优化资本结构,满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报告期内,东山精密资产负债率较高,分别为64.87%、61.34%、59.52%和62.01%;且有息负债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利息费用分别为5.62亿元、3.71亿元、3.93亿元和3.47亿元,金额较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若股价在高位或公司前景不被机构投资者看好,为避免发行失败,大股东只能被迫全额认购定增。

“市场低点是做定增的好时候,风险防御性更强,资金参与定增的动力更大。”一位投行人士告诉钛媒体App,年初大盘经历了大幅调整,不少股票跌到阶段新低,此时大股东参与全额认购,既能强化控制权,又能获得一笔可观的价差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全额包揽的背后,暗藏巨额套利的机会。

3月10日晚间,苏州龙杰(603332.SH)披露定增计划,拟向实控人女婿邹凯东发行股份不超过2127.66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2亿元。

令外界诟病不已的是,邹凯东此次认购几乎是以“地板价”抄底。苏州龙杰此次定增价格为5.64元,较此前一个交易日(3月8日)收盘价低了27.78%,更远低于公司股票上市发行价。若按此价格计算,邹凯东认购即可浮盈超4000万元。

更何况,苏州龙杰账面有8904万元现金和5.228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只有区区的1600万元,从账面情况来看,似乎并不差钱。

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仅仅一夜过后,苏州龙杰便终止了这一定增方案,宣告“抄底式”定增的如意算盘落空。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