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到中年万事休”,其实这不仅仅体现了人到中年要面临鸡毛蒜皮的揪心,更要面临衰老的焦虑。《黄帝内经》曾告诫后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年轻不觉养生好,错把挥霍当成宝”感慨不已,然而,生活总得向前,衰老虽然是自然规律,但是也是有办法延缓衰老的速度的。在中医的世界里,一直强调“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自《黄帝内经》以来,都对肾气的盈亏一直高度重视。自医圣张仲景创立肾气丸以来,中医调理肾气的良方就拉开了序幕,宋代钱乙更是创造性的提炼出六味地黄丸,就这样,“一阴一阳之谓道”,为中医补肾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叫张景岳,他又将肾气丸和地黄丸进行了改良,创造了左归丸右归丸。由于近年来的阳气理论盛行,所以人们对于用来补肾壮阳的右归丸颇为熟悉,却对滋补肾阴的左归丸知之甚少。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名声太大,所以,左归丸不被人们熟知也是情有可原的。左归丸也是由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全方由“大怀熟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四两、山茱萸肉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四两、鹿胶(敲碎,炒珠)四两、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等8味中药组成,先将熟地黄蒸烂之后放在石臼里杵成膏,再将其他中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时,用滚汤或淡盐汤送服,饭前服用。
从左归丸的组成来看,它与同为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有三味中药相同,也就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也就是保留了六味地黄丸的三补,去掉了六味地黄丸的三泻,从而加平补属性的枸杞、菟丝子,还有龟鹿二仙峻补精髓,阴阳并补,再加牛膝引药下行,且有益肝肾、强腰脚、健筋骨的作用。这样组成的左归丸,单纯从滋阴的角度来看,药力更胜六味地黄丸。那么,左归丸究竟是用来治疗什么疾病的呢?据《景岳全书》记载,左归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虚、真水不足所致的病症,临床上主要以身体衰弱,虚热往来,自汗盗汗,神不守舍,遗尿遗精,眼花耳聋,口燥舌干,腰酸腿软等症状为主。实际上,左归丸的方证核心在于精髓内亏、津液枯涸,从某种程度来说,左归丸更适合比六味地黄丸方证更为亏虚的人群。世人皆知,阳气为人体生命之本,所以历代医家对于滋补肾阳往往大行其道,对于滋补肾阴,却又保持沉默。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指出,“余及中年,方悟补阴之理”,所以说,人到中年以后,除了需要多关心阳气衰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留意真阴不足的问题,毕竟“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理”,而左归丸却能恰到好处的帮助我们将阴液耗散的情况给补回来。当人到中年以后,出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问题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如果与肾阴亏虚有关,就要及时调理,肾阴虚损的比较轻,可以用六味地黄丸,但是如果肾阴亏损的比较重,那就非左归丸莫属了。不过需要记住的是,左归丸是纯补无泻,对于肾阴亏虚兼有内热的,不宜久服。另外,过敏体质、孕妇、儿童以及肾阳虚、脾虚泄泻的人群不宜使用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