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出行变得极为便利,别说是周游全国,就算是想要飞往其他国家,也不过是几张飞机票的事,根本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然而,在古代,这个在我们看来无比微小的愿望,想要实现起来却是千难万难的。 古代的交通技术极为落后,各个大洲之间想要来往非常的艰难,稍不注意,来往的船只就会翻倒在无尽的滔天巨浪之中。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各国之间全无来往,光是中国,就曾有不少人漂洋过海出使别国,比如唐朝时期,就有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不过要说起历史上走的最远、规模最大的出使,还得是明成祖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大太监郑和奉皇帝之命,带领船队西下欧洲,出使各国,途经的疆域极为广大。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却一直众说纷纭,直到二十世纪初,印度洋捞出一块石碑,内容翻译过来之后,真相才水落石出。 七下西洋 公元1405年,刚刚登基三年的永乐皇帝朱棣大体稳定了朝局,朝野上下形势一片大好,就在这时,他突然下了一道旨意,派遣使臣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各国。这可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出使工程,注定会名留千古。 按照惯例,使团的主使臣大多会由文臣担任,然而永乐皇帝却力排众议,将其交给了大太监郑和。郑和是燕王府的旧臣,在朱棣还没造反的时候就跟在他身边了。

靖难之役时,他以太监之身带兵立功,朱棣大喜,赐了他“郑”姓,郑谐音朕,可见朱棣对他的看重。接到了如此重任之后,郑和感激涕零,发誓一定要杨大明国威于海外。 公元1405年6月1日,郑和率领船队杨帆起航,就此开始了他长达近30年的航海生涯。直到1433年,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出海归来,这场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下西洋才正式结束。 根据史册记载,郑和出使经过的疆域极为广阔,经过了我国的台湾海峡、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等地,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域,途经了38个国家。在此期间,他所率领的使团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的贸易往来,大大的宣扬了国威。

众说纷纭 途经了如此多的国家,建立了如此远的航线,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但是一直以来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人们都是众说纷纭。 毕竟在那个时代,进行如此一场出使海外的巨大工程,所花费的钱财堪称可怕。若无重要目的,朱棣怎么会去做呢?一直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着不少的说法,不过最为流行的还是三种。 第一种是“寻找建文说”。众所周知,朱棣是造反起家的皇帝,他攻入南京之后,建文帝放火自焚,但尸体却不知所踪。据说,有人发现建文帝逃往了海外,所以朱棣才派郑和下西洋,好在途中搜寻建文帝的踪影,斩草除根。

第二种是“宣扬国威说”。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的国力极为鼎盛,远胜于当时其他各国,再加上朱棣本人军旅出身好大喜功,自认为天朝上国,一心想要“通好他国,怀柔远人”,才派出郑和率领豪华船队四处宣扬国威,以威武大德教化远国之民。 第三种就是“军事目的说”。明朝建立初期,不少张士诚的旧部都逃亡海外,并与倭寇相勾连,肆意骚扰边境,直到永乐年间也依旧猖獗。 再加上此时明朝西陲有个强大的帖木儿帝国,所以远交近攻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联合其他各国,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这三种说法都各有道理,多年来,各个说法的拥护者一直争吵不休,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也无法平定。直到20世纪初,一艘英国船只在印度洋打捞上了一块神秘石碑,这个问题的答案才终于水落石出。 真正目的 当时的英国人根本看不懂石碑上的文字,但这块石碑刻有金龙图案,十分的精致,明显是珍贵的文物,所以他们也没有将其丢弃,而是专门找来了专业学者前来鉴定。 经过学者观察,这块石碑一共刻有三种文字,分别是中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 得知此事之后,这些英国人立刻找来了专业翻译,这才破译了石碑上的文字:

“大明皇帝谴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永惟大德,礼用报施,仅以金银、织金苎丝宝幡、香炉,以充供养……” 也就是说,明成祖朱棣派遣大太监郑和出使海外,与各国建交,并将中国的金银财宝以及精美的绫罗绸缎作为礼物送给外国。这段记载中多用昭告、赐予等居高临下之词,可见当时大明的国力极为强盛,态度也是施恩式的高傲。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次出使宣扬大明的国威,让其他国家见识到大明的强盛与繁华,奠定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事实上,他的这个目的也的确达到了。

郑和下西洋后,西方的各国都见识到了大明的强盛,对其十分仰慕。为此不少国家的统治者都派出使者远赴重洋,对大明皇帝进行朝贡,并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 中西方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到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这场浩浩荡荡的朝贡运动才显现颓势。明朝时期,中国的国力再次发展到了巅峰,在当时世界少有敌手。 作为这个强盛国家的帝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建交,一方面促进了贸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宣扬了大明的国威,使大明无人敢犯。果然,无论在哪个时代,实力才是硬道理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