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在当时万国来朝的朝贡制度下,明成祖为了加强与各藩属国的联系,特此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前后历时28年,郑和访问了国家数量30有余,甚至远至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而当年载着郑和出的那支宝船船队也被称作是“世界之最”。然而随后却引来外国学者唏嘘一片,纷纷质疑其真实性,我国考古界为此忧愁,直到一座明朝太监墓的出土才解开这个世界性大谜团。

其实外国学者争论不休的不是这艘宝船是否存在,而是15世纪的中西方海上科学技术究竟谁更强?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英国1416年建造的卡拉克船才能配得上“世界之最”的称呼。无论他们承认与否,明朝的航海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据《明史》和《郑和传》记载:郑和宝船长达44丈4尺(约151.18米)、宽达18丈(约61.6米)、共四层高,差不多是一个足球场大小。随后他们又质疑,由于明朝建造的船只都是木质结构,既不可能造出这样体积大小的船,也不可能靠人力在海上持续航行。面对这一片质疑声,考古界仅能提供的只有史料,始终拿不出一个有力的证据。

直到南京出土了一座古墓,真相才得以大白于天下。这座陵墓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当年南京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主是明朝太监洪保,也是当时随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可以说洪保见证了郑和下西洋全过程,而他墓中的一行碑文犹如一剂猛料瞬间点醒考古学家——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料是当时作为船舶排水量的计量单位,五千料就相当于2500吨,而外国学者竭力吹捧的卡拉克船却仅有1400吨排水量,前者明显要大的多。这个证据犹如一记耳光狠狠打在外国专家脸上,我国考古界对于这个喜讯也是激动不已,随后洪保墓还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项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