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到底要不要在旁边陪着?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
       需要别人给他输入指令的机器人
       ”,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
       可以自己判断并下达指令并行动的人
       ”
       如果你认同我说的这个观点,那上面的问题就自然有答案了。这就好像
       我们要教会孩子骑自行车,那我们要不要给他扶着?
       肯定不能一直扶着,同样也肯定不能一下也不扶。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要把它定义为一个过程,一个从“陪他写作业”到“他独立写作业”的过程。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比如幼儿园或者一二年级,刚开始系统的写作业,这个时候家长最好是陪在他们身边。这时候家长的陪伴有三个作用,也要避免两个雷区。
       第一个作用,给予孩子鼓励。
       很多小朋友在写作业时候会觉得很困难,题也不会做,字也不会写。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在旁边帮助并鼓励他们,让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二个作用,帮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
       比如书写笔顺的错误,比如坐姿握笔之类的错误。就像小树苗要固定一样,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他养成正确的习惯,否则等孩子四五年级,再去改这些基础的东西,会很痛苦。
       第三个作用,言传不如身教。
       如果小孩子自己写作业,家长在一旁玩手机干别的。会让小孩子觉得“
       玩手机是享受的,写作业是受惩罚
       ”,这个时候咱们家长最好是陪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学习,或者你找本书读一读。总之给孩子一个认知“
       人都是要学习的
       ”。
       但是,有两个雷区要避免,或者说这两类家长要注意。
       第一个雷区,脾气暴躁的家长不要陪孩子。
       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我觉得这样的家长,如果实在控制不住,那宁可不要陪孩子了。
       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叫作杏仁核。
       刺激清醒动物的杏仁核,动物出现"停顿反应",显得"高度注意",表现迷惑、焦虑、恐惧、退缩反应或发怒、攻击反应。(来自百度百科)
       与杏仁核连接的就是有名的“海马体”,而海马体是负责短时记忆的主要区域。
       当孩子感受到暴躁家长的打骂威胁时,杏仁核就会受刺激,与此同时海马体就会停止工作。也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你越骂他,越打他,他越记不住。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个感觉,越是长期被打骂的孩子,越显得木讷不聪明。因为他的杏仁核一次被刺激,导致他大脑其他负责记忆,负责思维的区域都会停止工作,长此以往,肯定会越来越笨。


       第二个雷区,“答案”式家长不要陪孩子。
       有一类家长,可以说是另一个极端。他们不仅不打骂孩子,甚至对家庭作业深恶痛绝,认为孩子放学回家就该玩,甚至会帮助孩子作弊。
       有人会说了,怎么可能有这种家长。各位想一想,你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孩子有一个不会的字问你,你是不是随口就告诉他怎么写了?是不是有一个不会的应用题问你,你也是随口就告诉他答案了?这就是在帮孩子写作业,性质上和作弊无异。
       真正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及时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有的家长会问,什么时候就可以不陪着他写作业了?
       这个因人而异,同时也取决于你想陪他多少年。如果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这件事上做得好,可能只要一年小孩子就能独立完成作业了,做得不好,有的孩子到初中了仍然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所以,各位家长,你打算陪你的孩子写作业到什么时候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