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靠着智慧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比起其它食物而言,人类似乎格外喜欢吃肉。

现在人类每年吃的鸡超过600亿只,鸭超过280亿只,猪超过145亿头......每年消耗的肉量总数惊人!

这就有个问题,人类餐桌上的肉大部分源自于食草动物,几乎没有见到食肉动物。这不由得引人深思,人类只吃食草动物,不吃食肉动物,是不好吃还是不敢吃?

人类不吃食肉动物,是因为不好吃?

对比起其它动物而言,人类似乎是出了名的胆子大,只要是能吃的食物都开发出了各种烹饪方式。特别是肉类,煎炒烹煮炸能够将食物的鲜美发挥到极致。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一种食物能吃但是没有被大规模推广,那一定是不好吃!那么,人类不吃食肉动物,是不是因为食肉动物的肉不好吃呢?

自然界中主要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杂食性动物,由于杂食性动物大部分吃素,我们可以在这里将它们和食草动物划分为一类。接下来,我们将食肉动物以及食草动物进行对比,就能一目了然。

肉好不好吃,与肉质的嫩、肥、鲜有关。

动物的肉质是否细嫩与其年龄有很大的干系,就好像一只养了3年的老母鸡,它的肉质绝对很柴只能用来炖汤,爆炒过后肉太老根本啃不动;而一只刚刚长大的嫩鸡,用来爆炒肉质绝对细嫩,口感更好。

肉的肥美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口感,一块瘦肉没有一丝肥肉就会显得柴,肥瘦相间的肉味道才更鲜美,这也是为什么辣椒炒肉选择五花肉味道会更好的原因。而肉质的鲜跟肉类之中含有的氨基酸以及肽类等含量有关,其中就更复杂了。

纵观所有食肉动物跟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的生长速度似乎更快。鸡鸭基本上37-42天就能出栏,猪最快出栏只需6-7个月时间。典型的食肉动物狮子,长大成熟需要整整3年时间;老虎成年也需要3-4岁。

因此,从动物的生长时间来看,成熟快的动物,肉质相对成熟慢的会更嫩。

而食肉动物通常都需要狩猎,它们每天需要不断地行走、奔跑,饥一顿饱一顿。如果很长时间没有狩猎成功,还需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持身体运作。食肉动物几乎没有胖的,它们身上的脂肪含量较低,肉质相对比较柴。

更重要的一点是,食肉动物的爆发性特别强,它们的肉里含有很多高能乳酸。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说食肉动物的肉吃着好像有一股子酸味,感觉不好吃。

研究发现确如此,肉类之中味道最好的是食草动物,其次是杂食动物,最后才是食肉动物。而动物之中年幼的肉质比年老的肉质鲜嫩,肥美的比瘦的好吃。

人类不吃食肉动物,是不敢吃?

不过,很多人对于食肉动物的肉不好吃不太赞同,毕竟狮子、老虎、棕熊等大型食肉动物的肉基本上都没人吃过,怎么知道到底好不好吃。归根结底,人类不吃食肉动物是因为不敢吃?

食肉动物都是猛兽,它们拥有极快的奔跑速度,强大的爆发力、咬合力,性情也十分凶猛。从古至今,人类都不敢轻易靠近。相对比狩猎食肉猛兽,狩猎温顺的食草动物风险要小得多。

人是不想吃狮子、老虎等动物吗?肯定有很多人想要尝一尝它们究竟是什么味道,但很少有人敢去跟大型猛兽硬碰硬。

即便人类带着猎枪,都不能100%取胜。曾经一个偷猎的猎人带着猎犬跟猎枪进入森林,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朝着老虎开了7-8枪都没能打死它,反而被咬断了8根手指,还差点丢了命。

如今,人类有了更强大的防御以及高科技杀伤力武器。但是这些大型猛兽纷纷沦为了保护动物,谁敢猎杀或食用,必定要“牢底坐穿”,又有谁敢去吃它们呢?

其实,人类不吃食肉动物不仅仅是因为以上2种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上的肉食,大部分为驯化动物。

肉食,大部分来自驯化动物

不管是猪肉、鸡肉、鸭肉、牛肉还是羊肉,这些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都是人类驯化后的动物。说起动物的驯化,得从遥远的古时候说起。

聪明的人类早就发现,每天辛苦地捕猎并非长久之际,能够将动物圈养起来宰杀食肉便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食物。历史长河之中,人类一共驯化了14种大型食草动物,而那些没有被驯化的动物都有不可驯化之处。

首先,驯化初期人类就知道挑“软柿子”下手。食草动物自然远比食肉动物更温顺,更加容易控制。只要将它们赶到围栏之中,饿上几天之后再给食物,就会变得格外听话。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不吃人就不错了,还妄想徒手制服或驯服它们,无异于天方夜谭。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人类发现驯化动物也有诀窍,不仅需要前期的驯化,还需要考虑后续的饲养问题。

饲养一只食草动物,每天给它们吃吃草就能长肉;而食肉动物关起来,每天还得耗费大量时间捕猎来喂养它们。两者对比起来,饲养哪一种更加轻松,一目了然。

其次,食草动物能量转化率约10%,养一头100斤的猪需要投喂1000斤粮食。给猪吃野草、蔬菜、谷类等等,人类还是能够接受这饲养成本,毕竟野外到处都是野草,比较容易获取。

食肉动物的能量转化较低,养一头100斤的老虎,需要投喂上千斤的肉,成本实在太高。

不仅仅是古代饲养难度大,即便是现在想要喂养大一只食肉动物,从小到大投入的成本要远高于动物自身的价值,显然是个赔本买卖。

食草动物具备天然“优势”,成为“天选之子”

除此之外,所有的食草动物体型都普遍比食肉动物更大。就以大象、犀牛、野牛为例,这些食草都是一个个都膘肥体壮,而现在食肉动物中体型很大的狮子老虎,对上它们也显得娇小玲珑。

食肉动物体型的限制,一方面是来源于食物能量的转化率,另一方面,巨大的体型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需要不停地捕食。因此,陆地上的食肉动物体型普遍都不算大。

食肉哺乳动物繁殖率相对较低,老虎一胎通常2-3只幼崽,狮子一胎2-4只较多。但是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幼崽都半路夭折,还来不及长大。食草动物则不同,它们的幼崽生下来之后能够很快就站立行走奔跑,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

食草动物的繁殖率也要远高于食肉动物,最常见的鸡鸭,生蛋速度极快,基本上一天就能生下一个蛋。哺乳动物猪,一胎能够生下10个甚至更多猪仔,一年能够生2胎,可谓繁殖速度惊人。

因此,不管从口感还是饲养成本、难度,体型还是繁殖率,食草动物都具备天然“优势”。在众多动物之中脱瘾而出,成为了人类饲养的“天选之子”。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类已经摸索出了成本低、速度快的繁殖饲养模式,才让市场上的肉类供应不断满足大家的基本需求。

大家觉得人类不吃食肉动物而偏爱食草动物是何原因?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