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被害,还有人登基,数一数明朝多少没能前往封国就藩的亲王。在那个王权争夺激烈的明朝,除了在位的皇帝之外,还有一群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被册封为亲王的帝王子弟。作为皇室贵族,他们虽然在朝廷拥有特殊地位,却也常常陷入危机和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据统计,明朝一共册封了86位亲王,但有些人却注定无缘踏上自己的封国,只能终老在京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亲王最终未能前往封国就藩
明朝的亲王们,可真是人生百态百态横陈啊!有的人命途多舛,有的人精挚纯良,当然也难免有些家伙祸国殃民。首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儿子们。作为明朝开国皇帝,老朱可是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了诸多遗憾。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了24个儿子为亲王,但其中就有两位一开始就注定了无缘前往封国的命运。 第一位就是赵王朱杞,这位皇子在受封后不久就英年早逝了,成为明朝第一位没能前往就藩的亲王。另一位就是韩宪王朱松,后来在永乐六年诸王陆续就藩之际,他也已经因病去世。看来做亲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连上任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遭了殃。
再来看看朱元璋的长孙朱标的几个儿子。这几个当朝储君的子孙们,原本都应该吃香喝辣、高高在上,未曾想到却一个个命运坎坷。 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这三位亲王在靖难之乱后,纷纷遭到削藩、降职、软禁等惩罚,于是注定无缘出京就藩。这几位亲王的下场令人扼腕,可见明朝皇权之争有多么激烈残酷。不过如此境遇,也算是点到为止了,毕竟他们好歹保住了一条小命。
朱元璋的嫡长孙子朱高炽登基后,也为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了亲王爵位。其中有三位亲王一直未能离开京师,分别是越靖王朱瞻墉、滕怀王朱瞻垲和卫恭王朱瞻埏。 越靖王一直被视为朱瞻基的"备胎储君",后者登基后就将他soft禁留在京中;滕怀王英年早逝;至于卫恭王则因体弱多病,始终未获分封封国。可怜这些皇孙们啊,辛辛苦苦修得一身武艺,最后还是白白浪费了。
不过比起朱元璋子孙们的命运,朱棣的儿子们就稍稍好一些了。朱棣在位期间对亲王们的安排也相对宽松。除了废黜了自己同父异母弟弟郕戾王朱祁钰外,其余几个儿子都曾一度分封有爵。 不过朱祁钰的遭遇也着实令人怵目惊心。这位先是被硬生生扶上皇位,结果转眼间又被自己亲兄弟废黜,最后更是被怀疑是英宗一手所为,阴死在紫禁城内。想必当年的京城闲言碎语也是铺天盖地,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揣测。
朱祁镇也就是英宗皇帝,他的几个儿子中,沂王朱见深和宪宗朱见深本是同一人。这位储君在土木堡之变后,命运几经波折,最终还是被废黜为沂王,无缘登基。不过英宗似乎还是对他有些怜惜之心,一直未让他离开京城。 至于那位后来继位的宪宗朱见深,在做储君期间本就无法离京,等到登基后又马上被英宗的继承人所废黜。所以说做储君啊,真是捆在了一口祭坛上,前程难料啊!
另外两位未能离京的英宗王孙,分别是许悼王朱见淳和忻穆王朱见治。这两位的遭遇就比较神秘了,史书上并未说明原因。或许是年纪太小或许是健康状况不佳抑或是英宗根本就不想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发现,导致明朝诸多亲王最终无缘前往封国就藩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早夭、健康状况不佳、年龄过小、备胎身份、皇权斗争等等。 其中备胎身份和皇权斗争,更是明朝亲王们的潜在"职业伤害"。作为皇室贵族,他们生来就背负着沉重的政治命运,随时可能沦为棋子,遭受家族宗派的算计。有些亲王遭此横祸,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留在京师未能出仕也是一种保护。毕竟离开京城就意味着暴露在更多危险之中,前有叛乱贼寇,后有王室勾心斗角,一不小心就会身陷囹圄。所以有些皇子就此"幸免于难"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