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9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

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8日7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先生1929年1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安徽泾县人,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化学系助教、讲师,工程物理系讲师、教研室主任,工程化学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化工分会副理事长、荣誉理事长,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副理事长、荣誉理事长。

先生是清华大学核化学化工学科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我国核化学化工领域开创者、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核燃料后处理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他作为主要领导者之一开发成功的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工艺(PUREX流程)为我国关键核材料的制造做出重大贡献。领导开发的从后处理高放废液中去除长寿命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的三烷基氧膦(TRPO)萃取流程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核燃料后处理行业,推进了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进步,并为我国重大战略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端专门人才。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奖励,以及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相关链接】

先生名字中的“

”字十分罕见,遍查许多字典皆不载。朱老曾解释:到家族中他这辈,族谱起名用字都取贝字旁,此字估计是父亲或家庭教师翻字典给起的,发音同“俊”,在康熙字典里解释为“益也”。因为过于冷僻,人皆不识,电脑也拼写不出,曾给他带来不少烦恼。然而回顾朱院士的经历,便是毕生致力于使核能成为一种清洁的巨大能源,这真可谓是件永远造福全人类的有益之事!先辈的殷殷期望,朱院士用其实际行动做出了圆满的诠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