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国民党为了阻止我军北上,决定泸定桥展开一场阻击战。 泸定桥易守难攻,其下方是流逝迅疾的涛涛流水,其上方是由十三根铁链架起的铁桥。 国民党特地在泸定桥的对面,建造了一座稳固的堡垒。
另外一方面,为增加我军渡河的困难,他们用火烧去了铁链上所有的木板。 他们以为我军必不敢抢夺泸定桥,此地必然不会发生战争。 却不知我军的选择让敌军大吃一惊,竟然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飞夺泸定桥。 我军战士一边冒着枪林弹雨前行,一边铺木板为后面的战士铺路,用血肉之躯为盾牌,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
这个事件由此进入了众人的视野,而后又被编入了教科书,代代传诵。泸定桥的修建 只是近来有人提出另外一项疑问,为什么国民党不连铁链一并拆除?直接断绝我军的进军线路呢? 首先,必须赞扬问题的提出者,能在一片歌颂声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只是,提出者没有到西南地区的泸定桥去瞧一瞧,如果他确实看到过泸定桥,大概率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座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献的记载可以得知,泸定桥修建于清朝年间,据说是由康熙帝下的命令。 康熙帝听说这里的百姓被地形限制,每次出门几乎都要经过这条随时夺走人性命的河流。 为了方便百姓出行,修建桥梁的计划提上日程。 古代不同于今日,没有各种先进的技术条件。清朝年间,一切都是以人工为主。
如何在横跨数十米的激流上修建桥梁?成为到底他们讨论的核心。 各种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人建议直接使用石头,理由是石头可以抵抗时间的腐蚀; 有人却否定这个提议,他认为在滔滔激流上修建石头桥,无疑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说不定有人会命丧当场。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松木之类的木材,木头相对于石头而言,比较清朝,同时,也便于使用水的浮力运送木材。
谁知另外一派人站出来,直接否决了这一提议。 他们认为木头的使用年限短,桥梁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水流或者虫蛀的情况下,面临毁坏。 第一步就陷入了僵局,可康熙帝亲下的圣旨摆在眼前,谁又敢忤逆君主的命令呢?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一位年迈的工匠站了出来,他生于当地,深知这座桥梁对百姓的重要性。 多年来他一直在思索桥梁修建之法,如今他已经找到方法,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他的方法可谓是兼融上面两个方法的长处,他建议同时使用石头和木头,并且再加上另外一种建造原料,即铁链。 石头因为笨重,无法直接驾到激流之上,倒可以作为河流两岸固定铁链的装置。
木头因为容易受到外界的腐蚀,可以将其固定在铁链之上。 一旦其中某块木头损坏,就立刻进行更换,进而又避免了桥梁使用年限短的问题。克服重重困难 设计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可是当地没有铁矿,制造铁链所需要的原要的原料,需要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购买且运送。 无疑,这又是一项大的开支。 为了节省开支,工程队决定直接在外地制造铁链,待一切完工后,才运回河边。
本以为接下来会万事如意,新的问题却紧随而来,架设铁链需要横跨整个激流,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人力无法搬运沉重的铁链,必须借助外力。 老工匠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多年前,他曾看见过当地百姓渡江。先是两岸之间假设一条铁索,而后通过吊篮过去。 铁链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 铁链异乎寻常地重,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工程再次陷入胶着的状态,老工匠不可能提前筹谋好一切,到底应该怎么办?
老工匠每天辗转反侧,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一天清晨,他正在乡间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的一条江流,跟随着水声,他一步步地靠近江岸。 有一条船兀自漂浮在江面上,一阵风吹过,小船左摇右晃了一番。 就在他决定要转身之际,一个体形彪悍的壮士跟随船夫坐上小船,解开绳索,小船荡向湖心。 小舟可以撑得起重达百斤的人物,难道不能托起重达千斤的铁链吗? 他立刻雇佣了四周渔村里较大船只,利用水的浮力,轻松地将铁链运送到对岸。 由于铁链的一部分仍旧在吊索之上,他们又通过齿轮以及人力,轻而易举地提起了铁链,将其固定在巨大的石块之上。
凭借这种方法,十三根铁链顺利地被固定到激流之上。 紧接着就是固定木板的工作,这项工作类似于铺地板,只要从岸边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都很顺利,桥梁很快接近尾声。 当地官员利用八百里加急,将消息告知了端坐在北京城的康熙皇帝,并求皇帝为这座桥赐一个名字。 康熙皇帝微微一笑,拿起毛笔,在黄色的绢布上写下三个字:泸定桥。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误会,泸定桥原本不应叫泸定桥,原名应该叫沫水桥。
不过是因为康熙帝记错了名字,才意外得了这个名字。 只要王朝的统治稳定,皇帝犯的错误从来不是错误,泸定桥这个名字由此定了下来。结语 如今,泸定桥上的铁链依旧顽强在横亘在激流之上,如果你到当地旅游,会在做扶手的铁链上发现人工刻造的名字。
这些名字绝非是调皮的游客,写的“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东西,而是制造铁链者的名字。
当初,为以防有人偷工减料,当地官员命令每一位工匠,必须刻上自己的名字,以备日后追查。
结果却是无一人受到追问,与这些古人比起来,今天,某些制造的豆腐渣工程的人,难道不应该汗颜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