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HMD方面在MWC24的展前发布会上揭晓了HMD Fusion的“smart outfit”模块化设计后,日前有消息源也公布了这款新机的进一步详情以及产品渲染图。作为一款模块化手机,其最为重要的卖点就是提供了名为Pogo Pin的接口,据此前官方公布的开发文档显示,Pogo Pin的6个金属触点中前5个用于实现USB 2.0,最后1个则是用于ADC检测,因此其将具备连接模块化外设的能力。

在手机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模块化设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包括三星、moto、谷歌、小米等厂商均在这一领域有过探索,其中三星和moto更有推出过量产机型。尽管模块化设计看似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画卷,可以让手机的功能性无限延展,但从智能手机行业如今的趋势来看,这个方案显然已经与现状格格不入。

用户只需通过简单插拔即可为手机添加各种功能模块,从而增强诸如拍照效果、提升续航能力等设计,早年的moto Z系列就正是这一设计思路的产物。在理想状态下,这种方案赋予了手机一定的定制化能力,只需接口和机身体型基本保持一致,新的模块就能兼容老款手机,例如moto Z系列就曾连续三代使用相同的机身、接口设计来确保兼容性,厂商也可以通过这些模块来持续保持产品的差异化。

但现实却很“骨感”,模块化手机的市场表现远不如预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似无限的扩展能力。尽管从表面上看,各种功能扩展模块可以能够提升手机的相关能力,但事实上却往往很难实现质的提升。比如此前moto Z系列的外挂影像模块,尽管换用了更为强悍的影像硬件,但毕竟成像效果最终还要借助软件部分的影像算法以及算力支持,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其更像是一个功能相对有限的扩展配件。

更为致命的是,这种“可扩展性”还直接限制了机身体型,毕竟为了兼容尽可能多的模块化组件,就必须在连续多代机型上保持几乎完全一致的体型,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模块的兼容性。在如今产品差异化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这种限制显然并不现实,用户也很难接受手机一直保持单一的外观设计。此外接口硬件部分的限制,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模块设计,比如快充功能方面,因此被边缘化也就并不奇怪了。

FairPhone 5

目前,部分诸如FairPhone这样的品牌强调模块化设计,更多的则是从可维修性、环保等角度出发,但这在主流产品中早已并鲜见。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以苹果为代表的厂商早已在旗下机型中使用了包括再生金属等材料,并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从质保方面来说,目前部分机型不仅提供了四年电池包换的售后政策,moto日前更是宣布将为S50 Neo提供长达四年的质保。再加上主流机型一贯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也就使得现阶段的模块化手机更像是“情怀”的产物。

智能手机的高度集成化早已成为业界共识

在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变化的技术革新浪潮中,模块化设计固然有一定的新颖之处,但其所面对的挑战却恰好是这一设计思路本身。从定位来看,模块化其实是标准化和定制化的中间地带,并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现实已经证明,目前的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在向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类似PC攒机这样的模块化方案已然不太适应当下。

在智能手机这一产品类别中,机身体型的轻薄化一直都是用户、厂商关注的焦点,但模块化方案就必然会在这一部分有所妥协。特别是在当前已经高度集成化的趋势下,更是几乎已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到了极致,诸如元器件堆叠、多层主板等措施,无不是为了确保其拥有较为轻薄的体型。但模块化设计就意味着需要相应的接口来承载,必然导致机身变得更为厚重,为了平衡这一缺陷,厂商可能就不得不缩减影像模组、电池容量等规格,但这种方案显然是反市场趋势的。

谷歌Project Ara更像是“完全体”的模块化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模块化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能为用户带来便捷,反而可能会成为负担。从技术层面看,模块化手机的“完全体”应该是支持消费者采取“搭积木”的方式,对SoC、屏幕、电池等关键组件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但这种方式却对用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想要发挥硬件的全部能力,驱动首先就是个过不去的难关。

一旦存在无数种的模块化组合,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自然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软件成本,但显然并非所有品牌都具备提供“傻瓜式”刷机服务的能力。所以这一现实也表明,至少在当前,智能手机的模块化设计更像是极客用户的需求、而非大众用户,毕竟非标准化也就意味着无论对于哪一方都会带来更高的成本。

其实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手机厂商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也相应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并通过在外观、性能、功能等方面来实现差异化,但在部分基础硬件配置上却依旧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这不仅会降低手机厂商的成本,还能进一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此外,这种策略也有效提高了手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因为零部件差异而导致的故障和兼容性问题。

所以当模块化手机在追求个性化与差异化的同时,已经面临着市场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在愈发高度集成化的手机行业中,找到相应的平衡点就显得尤为困难。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主流手机厂商通过零部件复用等方式,则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创新。

因此在未来,几乎毫无疑问的是模块化手机很难成为主流产品,但对于部分极客用户而言或许会是个不错的玩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