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秦末汉初的分封是势不可挡的,不管是同姓诸侯王,还是异姓诸侯王,如果不分封,或者消灭分封,会引发动乱的。
陈胜、吴广起义后,整个函谷关以东的百姓纷纷起义,各支起义军的首领争相称王,复辟诸侯国,这是一股潮流,任何人阻止不了。
比如陈胜,打到陈地后,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王,他的部将武臣攻取赵地后,脱离陈胜,自称赵王,武臣的部将韩广攻略燕地后,自立为燕王。
项燕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魏国公子魏咎被陈胜部将周市立为魏王,齐国王族田儋自立为齐王。
灭亡秦朝之后,项羽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分封天下,一口气封了18个诸侯王。
项羽的分封是一种必然的政治手段,即使他不分封,这些拥兵的诸侯王同样会自立为王,项羽顺应形势分封更多是一种趋势。
这些靠起义崛起的各个势力的首领,也只有分封才能安置这些人。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在早期处于劣势,必须联合部分诸侯王共同抵抗项羽。
比如刘邦策反了项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后改封英布为淮南王,刘邦为了拉拢彭越围攻项羽,分封彭越为梁王。
刘邦还分封韩信为齐王,后改封为楚王。
分封张耳为常山王,后改封为赵王。
此外还有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韩信等诸侯王。
垓下之战后,项羽被杀,刘邦称帝,建立汉政权,成为整个天下最高统治者。
然后刘邦发现异姓诸侯王成为政权的最大威胁,首先是燕国的国相温疥告发燕王臧荼谋反,随后燕王臧荼正式起兵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定,改封卢绾为燕王。
卢绾在刘邦去世前也谋反了,刘邦于是立自己的第八子刘建为燕王,这是从异姓诸侯王到同姓诸侯王的分封。
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韩信,不久,把空缺的齐王分封给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同样是将异姓诸侯王转变为同姓诸侯王。
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用计谋抓了韩信,并将他贬为淮阴侯,楚王又空缺了,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淮西为楚国,封自己的亲弟弟刘交为楚王,淮东为荆国,封同族刘贾为荆王。
刘贾后来被英布杀死,刘邦分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原荆王的土地划归吴王刘濞管辖。
陈豨谋反,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军平定,封自己的二哥刘喜为代王,匈奴入侵时,刘喜独自逃走,刘邦削去刘喜王爵,分封自己的第四子刘恒为代王,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梁王彭越被杀后,刘邦封自己的第五子刘恢为梁王,第六子刘友为淮阳王。
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定,之后封第七子刘长为淮南王,自此,除长沙王吴臣还是异姓王之外,其余诸侯王皆为刘姓(同姓)诸侯王。
即使是长沙王,在传了45年之后,因为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在汉景帝时期,封儿子刘发为长沙王,这个刘发就是后来汉光武帝的直系祖先。
刘邦为什么将异姓诸侯王改封为同姓诸侯王?
1、诸侯国不方便废除。
刘邦在起兵建立政权的过程,因为各种原因分封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都是有功于汉朝的,不管是异姓还是同姓诸侯王,都是不方便废除的。
诸侯国不仅仅是废除一个诸侯王的问题,诸侯国有一堆的官僚,除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为汉朝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之外,其余官吏为诸侯国自己任命。
诸侯国解决了一部分人员安置与权力分配问题。
秦朝末年为什么关东地区所有百姓都起来反抗?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一部分重要的原六国贵族被迁到咸阳居住,但大部分原六国贵族仍然留在原地。
分封制被废除,实行郡县制,这些原来的六国贵族没有地方安置,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陈胜、吴广一反,原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并且复辟原来的诸侯国。
直到刘邦建立汉朝,原六国贵族被杀了不少,但仍然存在,分封制的存在,有利于接收这些人,维护社会稳定。
而异姓诸侯王多是刘邦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分封的,与刘邦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不如同姓诸侯王的关系亲密。
既然诸侯国一定要存在,那么同姓肯定比异姓要好。
2、分封的观念深入人心。
商夏周的分封制实行了几千年,秦朝的绝对郡县制只实行了15年,从观念上来说,分封制比郡县制深入人心。
秦始皇三十四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的四年前,在一次酒会上,博士齐人淳于越公然建议秦始皇分封天下,此时距离秦朝统一天下已经过去了11年了,还有人提分封制,说明分封制是很多人的利益和观念。
在秦朝内部,除了李斯和秦始皇之外,大多数统治阶层内部官僚是反对郡县制,提倡分封制的。
只是秦始皇以绝对的权威做了决策,其他人不敢说什么而已,但不说不代表这些人就会赞同郡县制。
秦朝如此,汉朝也是一样。
彭城之战后,郦食其向刘邦献计,建议刘邦分封原六国后裔为王,这样六国就会臣服,打败项羽就有希望了。
刘邦听从了,都刻好印信准备让郦食其去各地分封了,后来刘邦听了张良的建议,才悬崖勒马,放弃分封。
刘邦为什么决定分封,又反悔了呢?
首先因为分封深入人心,很难完全杜绝,在当下必须要存在。
其次如果分封会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张良的建议让刘邦意识到这个问题。
最后,既然分封和不分封都存在,那么只有一种办法了,就是这两种形式同时存在,也就是后来的郡国并行制。
也就是在中央直辖的地区实行郡县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分封制,皆大欢喜,也能收拢天下民心。
3、中央政权的统治力未达到偏远地区。
不管是秦朝,还是汉朝,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来看,中央政权的统治力没有达到偏远地区,偏远地区仍然是山高皇帝远。
汉朝需要诸侯王的存在,去代替自己管理这些偏远地区。
你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汉初的诸侯国大多在偏远地区,比如齐国,位于山东半岛,远离中原及关中,楚国、淮南国,位于南方,同样远离中原及关中。
在这一点上,汉朝的分封与夏商周的分封是类似的,但两者的分封又完全不同。
汉朝的诸侯国比商夏周的诸侯国权力小了很多,异姓诸侯王时期,诸侯国权力很大,跟夏商周诸侯国一样的权力,对汉朝威胁大,也容易导致割据,这也是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之一。
异姓诸侯国被消灭后改封为同姓诸侯国时,权力小了很多。比如用人权,诸侯国二千石以上高官的任命权归汉朝,兵权由汉朝派驻的官员掌控,朝政由汉朝派驻的国相掌控。
这种分封虽然存在,但汉朝对诸侯国的掌控要强大多了,诸侯国大多数时候只是汉朝的附庸,所以同姓诸侯国比异姓诸侯国安全多了,这也是刘邦分封的原因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