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汉初三杰这样有才能的人为什么会跟着刘邦呢?一个亭长而已,并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是什么让汉初三杰对他这么的忠心辅佐呢?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甚至有的时候感觉多不公平。为什么其貌不扬的人总是身边有很多小弟跟随呢?或者说,是什么让这些人跟着一个出身并不如自己的人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别人行,自己就不行? 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并没有对事情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看人也是这样,不能总是站在远处去观察,而是要经过很多事情去总结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魅力和能力,让这么多人跟随,刘邦就有这三个人都没有的能力和魅力。

首先,豪气大方,不拘一格。 这一点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一个杀手锏,刘邦在那个社会是动乱的社会,正值秦末暴乱年代,这个时代能吃饱饭,能活下去都是一种奢求,刘邦虽然当的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刘邦在为人方面却是豪气大方的。人人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不错,刘邦的朋友那可是不少,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刘邦总是能够及时的帮忙,从来不会选择逃避,纵使自己没有也是要帮上一二的,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朋友虽然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是酒肉朋友,但刘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情义,因此在为人方面的不拘一格让他大受欢迎,不论到了哪里都是可以聊上一二的,走到哪里又不是家呢?

其次,不偏不倚,选贤任能。 这是所有领导者都应该有的胸怀,但是也是很多领导者做不到的地方。在秦末的时候,起事的并不是只有刘邦一家,更多的则是原六国的贵族,但是这些贵族就属于后者,没有胸怀,还是一家之大,不听人言,做不到人尽其才。韩信就是例子,辗转不同的地方,最后还是被刘邦给用了,尽管有很多的地方是被汉初三杰的某一人给提醒了,但是这也说明刘邦纳言是积极的,在大环境下,能现对做到不偏不倚,这一点是成功的关键。

最后,脸皮厚。 好像在整个秦末直到刘邦去世,这一点他都践行的很到位。在项羽攻打他,以父亲性命相逼的情况下,刘邦厚着脸皮说是:"我们当初结为兄弟,你父亲就是我父亲,你要是想要杀自己的父亲,就动手吧。只不过别忘了分我一杯羹啊!"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这种态度应对的,必定不是一般人,脸皮一定要厚,不然这些话都说不出来。 综上几点,刘邦能够驾驭汉初三杰,主要在识人,任人和知己上,这三点缺一不可,有了这三点什么出身地位都已经不重要了,秦末时代,能够成大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