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号称四大阳谋第二。此计诞生于历史上著名的阻击战,桂陵之战。 这场关乎齐魏赵三国生死存亡的大战,成为冷兵器时代教科书级的经典战役。甚至有人说,围魏救赵根本没有解,被算计的一方只有等死的份儿。 说实话,听到这样的话,有人笑了! 一、 这门被各种演义吹嘘成兵家必修课,它到底神奇在哪? 讨论围魏救赵,必须先弄清楚“谋”的概念。 人分男女,事有对错。谋略也有阴阳之分。 阴谋,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指那些拿不上台面,背地里搞的动作。 阳谋则不同。它是光明正大地把谋略告诉对手,我要出什么招儿,每一步的招式和布局是什么,全盘托出给你,哪怕你知道了我所有的动作,也没法破解我布的局。 你只能按照我给你规划好的路走,明知道是坑也得往里跳。(厉害了) 一旦被设计入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我牵着鼻子走,要么不被我牵着鼻子走,但走与不走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必败。 差别是,跟着走死得快一点,不跟着走死的慢一点。 咋一听,挺唬人的。 阳谋有没有那么厉害,不妨复盘一下“围魏救赵”,再下结论。

二、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十万大军攻打赵国,准备一举攻下邯郸,活捉赵成侯。 关于桂陵之战的起因,很多人并不了解,总是想当然以为是魏国兴无道之师侵略他国,甚至把庞涓抹黑成残暴无情的战争机器。 实际上,这种观感都是被那些写无聊演义的文人和民科历史爱好者带偏了节奏。 魏国攻打赵国,绝对具备十二分的正当性。 公元前354年,赵成侯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对魏国的盟国卫国发起进攻,抢了小弟卫国的漆及富丘两地。 魏惠王出面调停,赵成侯不买单。 出于道义,魏国出兵攻打赵国。没想到,赵国太没种了,被庞涓一路打到都城邯郸。 赵成侯苦撑一年,眼看亡国在即,派使者到齐国求援。 齐威王跟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商议后,决定向赵国伸出援手。 田忌是大老粗,思考问题比较单一,他的看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派主力奔邯郸城跟庞涓玩命。 孙膑认为此计不妥。 因为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又有李悝变法加持,一下成为战国七雄的扛把子。 国力之强、兵力之盛,没有一国可以相提并论。与此时的魏国抗衡,无异于火中取栗、飞蛾扑火。 随后,孙膑引出自己千古第一计“围魏救赵”。 齐国不要与魏国短兵相接,魏国主力攻打赵国的都城,魏国国内必然兵力空虚,不如派齐国大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 让庞涓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等庞涓下令撤退回救大梁,齐国不如在必经之道“桂陵”设下埋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庞涓正在邯郸打得热火朝天,齐军刚围住大梁,魏惠王在家扛不住了,派人持文书向庞涓求救。 此时,邯郸城破在即。庞涓眼看到手的胜利,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组织准备撤退。 庞涓是真的很难。 回救大梁的话,这次出征相当于兴师动众,一无所获,实在不甘心。 不回救大梁的话,是违抗上命,抗旨不尊。主子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作为大将坐视不管,这是失职。 到底救不救。别说庞涓犯难,换作谁都难以决断。 当然,庞涓的最后抉择是勒兵回救。 魏将庞涓匆忙带兵回魏国应战,走到桂陵时,遭到孙膑的伏击,庞涓大败被俘。

三、 围魏救赵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便一战封神。 后来,越传越神,越吹越神,成了冷兵器时代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是你看“围魏救赵”的过程,它似乎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 事实上,与其说它是一条兵家谋略,不如说是一场把人性玩到极致的心理战术。 “围魏救赵”如此牛气,是不是真的如同传闻一样,没有破解之道? 答案是并非如此。 “围魏救赵”玩的是人性,这一点没有错。但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孙膑既然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出“围魏救赵”,别人同样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反围魏救赵”。 既然“围魏救赵”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想要破解“围魏救赵”,首先要找到它利用人性的哪条弱点。 究其原因,不过是太讲“道义”罢了。 破解这条计谋,必须要把“脸皮厚”发挥到极致。 无论魏王如何下诏书求救,始终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把主子的安危抛之脑后。 如果大梁城足够坚固,守城的士兵相对比较充足,魏王也有能力、够幸运扛过去齐国的围攻,大家都是虚惊一场,对庞涓和魏惠王来说,无疑是双赢的结局。 拿下邯郸城,再班师杀回大梁,对齐军形成内外夹击。 到时候,被动的一方必然是孙膑。 任凭你孙膑如何把我往火坑推,我全当死猪不怕开水烫,你能拿我怎么着。 哪怕遇上最坏的局面,魏国大梁城被齐军攻破,魏惠王也被俘虏了。 作为主帅庞涓,也不要理会魏惠王的生死,魏国没了,眼前可以拿下邯郸,占领赵国,大不了自立为王。 也可以率兵杀回魏国,即使魏国城破国亡也没关系,以庞涓的军事才能和他对魏国地理状况的熟悉程度,同样的兵力下,纵使孙膑是天纵奇才,也未必胜得了庞涓。 说到这,有人会说在礼乐森严的周朝行不通,那纯属自欺欺人。 韩魏赵三国是三家分晋产生的,你韩魏赵可以瓜分老东家晋国,我庞涓凭什么不能取而代之,建立一个“庞国”。 从后来事态发展来看,齐国并没有灭掉魏国占据地盘的意思,而是假装围攻大梁,实则在桂陵半道上设下伏兵伏击庞涓,根本目的是想削弱魏国,寻求七国间相互平衡。 现在分析破解“围魏救赵”,也只是马后炮而已。 在当时而言,破解“围魏救赵”之计,绝非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所能完成,更需要一个战略家对整个时局进行把握。 很显然,庞涓不是一个战略家,更不是一个没皮没脸的粗人。 所以,他才吃了齐国的亏,上了孙膑的当。

四、 说一千道一万,庞涓太老实了,至少在对待主子上,比孙膑要厚道多了。 十三年后,魏国攻打韩国,孙膑故技重施再次围攻大梁,庞涓重蹈覆辙乖乖地班师回救。 只不过,这次没有那么幸运,庞涓在马陵被伏击,落得自刎而死,魏国彻底从战国榜首一落千丈成为垫底。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由此可见,做人别太老实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