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家具是建构宋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宋人生活起居方式的和谐发展。宋代政治大一统与经济手段的丰富多元、昌盛的士大夫文化、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中国绘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这个时代也是发展到达顶峰,同时表现出了家具的发展与变化。

一、道释画场景中的家具

宋画中的道释画的主题场景很多,且审美程度非常高。宋画中的佛、道题材是根据画类的主题派生提出来的。每一幅佛教题材的画围绕一个主题,当中可以包含有一个场景或多个场景。

宋代佛教题材画中场景的特征很多,首先是家具种类的高型化。这与唐代的敦煌壁画上有很大的不同,座具以榻几、椅、桌高型家具类别为主,场景构图上家具的比重增大很多,成为画面描绘的重点之一。陈设布局上明显感觉与现实生活类似,具体动作和情态都出于现实生活写照。

宋佛画中的人和家具的关联具有明确表现,借助家具,表达人的动态和状貌。画中的家具的装饰有两个特征,其编排都符合家具的结构特征,即没有影响家具结构形态的表现,有的甚至将装饰与结构直接融于一体。

《佛说处处经》记载:“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

北京藏五代僧贯休所画宾度罗跋罗堕阇尊者图,剃度的尊者于南面高背木椅上盘腿坐禅,身前没有任何家具,椅侧有扶手,手持魏晋清谈用的麈尾。尊者赤足脱鞋于镂空精雕的足承上,木椅方足、足承之下有托泥方塌。尊者身后有位手持长刃的狮头武将,如同佛陀被称为狮子王,狮子象征尊者原先出身崇高的婆罗门种姓。

前方场景有座镂空高足、繁复的多层花台,顶部置有象征汉魏方仙道的博山焚香炉,并有身形矮小的带冠儒士合十礼拜,另位矮小儒士则捧持象征佛教的莲花花瓶。画面虽然拼合儒释道三教元素,由于画师是僧人,实则以尊者坐南朝北、随侍身形大小,彰显佛教凌驾于其他二教。

二、山水画场景中的家具

中国山水画兴起于宋,主要是由于南方地理位置优越,水、花、色丰富,山河秀丽,自然风光优美。此外,在金宋混乱时期,士大夫们超越了现实和功利,展示了文人的艺术兴趣和生活。

山水画中的家具陈设特征反映出宋人与山水相亲,在林泉深处的生活状貌,说明宋代画家对生活本身现实的刻画和关注。山水画的主要对象是林泉山水,对家具并未多着墨,人物和家具在画幅中占的比例比较小,家具的刻画没有人物画和释道画那样清晰,但是对家具的形制的表达还是一目了然,可以知晓文人林泉高志所倾向的家具类型和组合习惯。

全景式画风往往描绘大题材,背景宏大,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单线叙事无法表达其丰富的内涵,也无法传达其汹涌澎湃的气势。需要采用多维度、多维度的叙事方式来呈现全景,让观者既能鸟瞰全景,又能观察到细节,获得全面而深刻的印象。整个山水风格区别于小山水画。全景山水画更便于从多个角度展示家具。

四时山水是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材的绘画。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的场所,所用的家具是简单、体现适应功能功能要求的。

家具分布在桌案几和坐具两个类别。显然其中有墩、凳、椅、筌蹄等品类与桌几的家具组合。文人山水题材画中的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宋代起居方式已完全改变,是高型家具的典型组合。

庭院山水是南宋小幅山水画的极好主题家具集中在桌类;榻(四足榻)类;坐具(凳、墩、美人靠)类;屏类;架(橱架)等类家具。家具品类以高型家具为主体,家具风格与庭院山水意境相符。

诗画相逢两相应。中国的诗与画同根同源,同样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传统。宋代诗人在题咏山水画时,善于根据所题咏画作的不同品类使用不同的笔墨,使题诗与原画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保持和谐一致。诗在画中,画中在诗中。

宋画中精致山水小品题材的不在少数,山水小品可以蕰含在人物画等画类之中。例如,其中山水与人物题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由人物画中的背景走向山水画的独立呈现。当然,有的山水画,离不开人物元素的光彩。

《闲情偶寄》记载:“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山水亦醉人。”

还有一些专题性的小幅山水题材,例如茶与山水题材等。茶文化渊源流长,对中国的文人精神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绘画艺术与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和山水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化与艺术都有深厚的底蕴。茶与山水共处画中并构成一个题材的例子不少,画中家具大多有条桌、杌凳等。

三、人物画场景中的家具

《中国画学全义》记载:“自汉唐以来,图画之事,经道释画之渐行,渐觉其神圣;及山水画之成立,益明其雅美;审美程度,因大进步。”

宋代的人物画图像中,家具体系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征,能满足宋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人物画与家具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叙事与场景中,家具成为明显的重点。

宋画中的人物画,大体分为历史画、风俗画、宗教画、仕女画、肖像画等等。这些珍贵的遗产,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是后人学习的范本,从内容上也如实地反映了古代历史故事和社会生活,可作为画作艺术传承的参考。

宋代前期,大约有百余年的和平岁月,国家和人民经历了休养生息的阶段,文学家吸取了丰富的民间生活,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学”题材故事,并以多种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宋代一批画家如同苏汉臣、李嵩和张择端等等,他们的画作不仅记录了当时宋代的社会生活、人情风俗,更为后世研究“民俗学”和“人物画”提供了参考。

人物画主题,可分为孝道、仕女、市井、劳动、诗经、盘车、宴聚、琴棋书画、瑞应、人文、传统民俗文化、儿童、宫中生活等等。每一个主题之下,在宋画卷册中,都有对应的画卷名称,以及对应的题材。

宋代绘画中对日常生活内容的描绘和表达的关注,主题多,覆盖广,涉及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说明宋代绘画非常喜爱和擅长用家具,作为生活场景表现手段。与前代的人物画相比,家具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出现频率和比重增加很多,成为反映人物生活特征的重要道具,描绘的非常精彩和真实。

宋画中的生活场景,是经由明确主题,选择合适的生活题材,经由作者细致的构思,结合人物、事件、环境、家具陈设等元素组合,由画家笔绘而形成的独特的绘画形态。人物画中的场景特别贴近现实生活,其反映的生活题材更为丰富多彩。

每个主题下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家具,每张画中的家具都不雷同,并且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与人物的身份、环境、主题事件都有关联,形成了一画一景的美学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文会图》等画是文人相聚的主题,从定格的画像中家具在宋人生活中的具体使用状况,家具构成了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构建审美场景的重要内容,是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

结语

宋画中的场景是宋代生活的缩影,宋代高型家具能设计并满足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家具产生和服务于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型家具体系具有强的功能性和覆盖性;家具的分类体系已经可以满足不同主题生活的功能需求,在分类上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家具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也已具有丰富个性的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