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95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燕云十六州,大概是北宋统治者心中最大的痛。五代时期,石敬瑭为了获得辽国的支持,竟然和辽国签订条约,约定在帮助石敬瑭之后便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也正是这个决定,为北宋带来了长达上百年的威胁。燕云十六州作为北方地区防备少数民族的第一道屏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燕云十六州,从汉代时期开始,便抵挡了无数次少数民族的南侵。

五代时期,中原内乱,辽国一直无法南下的重要原因,便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阻碍。那么为何北宋建立之后,一直无法将燕云十六州收回呢? 为何燕云十六州如此的重要呢,就得从燕云十六州的各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地理位置,燕云十六州地处北方,是阻隔中原和北方草原的重要屏障。 燕云十六州北方便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地带,而南部便是中原地区,因此可以说燕云十六州的地位其实就是一个天然长城。因此绝不能丢失。 其次就是对于燕云十六州的经营。从唐代开始,唐王朝统治者便开始对燕云十六州地区进行经营。依托其险峻的地势,建造了坚固稳定的防御线,这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而且燕云十六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中原王朝的战马供给。中原王朝地区的战马,一直以来主要的供给之地包括燕云十六州一带、河套平原一带。 因此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不仅仅是战略防御阵线的失去,还是重要战略物资产地的丢失。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当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之后,遭受到了无数人的谩骂。 即便是到来宋朝,对于石敬瑭的谩骂一直不断。赵匡胤统一南方之后,便着手准备统一燕云十六州,然而还未出发,便驾崩了。 等得到了赵光义时期,便亲率大军展开了北伐,然而高梁河一战,把赵光义仅存的一点精气神全都打掉了。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也逐渐被耽搁了。那么燕云十六州为何如此难以收复呢?

此时对于宋朝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燕云十六州曾经用于防备敌人的阵线,成为了敌人防御自己的阵线。 依托燕云十六州原有的军事设施,辽国成功建立防御宋朝北伐的防线,因此北上的宋军,同样难度非常大,想要攻打下来,几乎难以完成。 其实在后周柴荣时期,就曾大规模用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本来进军都非常顺利,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也缓步进行,完全有望拿下。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柴荣去世了,后周大军不得不选择南撤。也正是这一撤,彻底让中原政权失去了对燕云十六州收复的机会。

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而赵匡胤的军事计划则和柴荣不同,赵匡胤选择了南下一统,而并非是北上收复。在赵匡胤心中,南方地区较为容易统一,而燕云十六州则收复难度大。 经历过柴荣北上攻打燕云十六州,让辽国认识到了燕云十六州的防备还无法满足对中原政权的防备。因此在赵匡胤南下一统的时候,辽国便着手开始对燕云十六州进行加固,使得这里固若金汤。想要攻打难上加难。 等到赵匡胤统一南方之后,再回过头来攻打燕云十六州,发现力不从心了。因此才会有了赵光义的高梁河之战的失败。

对于北宋来说,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时期是在宋初,这个时期的军队历经五代,统一南方,实力强大,也是最适合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队。但是随着高梁河之战的失败,北宋对于辽国的用兵转为了以防守为主。 再结合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北宋的军队实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一代不如一代。越往后战斗力越差,对辽国军队的胜算就越低。 等到澶渊之盟的时候,宋国的军队根本无法和辽国抗衡。如果不是寇准坚持皇帝亲临战场,可能北宋就要提前步入南宋了。

蒙渊之盟后,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维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在这个时期,战争几乎没有了。再加上有着澶渊之盟合约的约束。 北宋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更加成为了泡影。一方面是军备的废弛,一方面是燕云十六州在和约之下的约束,收复几乎没机会了。

因此燕云十六州无法收复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燕云十六州长期被辽国占领,从各个方面都逐渐被辽国同化了,对于中原的认同感其实也在逐渐下降。 最重要的还是北宋的军事实力过于孱弱,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防守时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的战事,但取得的效果大部分都不是很好,因此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天方夜谭。 参考文献:《宋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