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办法。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要加强对医院内部分配的指导监督,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这一说法不仅早就存在,而且多年来一直加以强调不停。一件事只要反复强调,说明过去执行得不够好,还没有出现理想的效果。今年的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重提这一旧话,意味着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现象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落实这一要求难在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年来,这一禁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立医院公开下达创收指标,如明确本年度科室必须增加多少收入,以及科室要求医生必须完成基本创收任务等做法,的确已变得十分罕见。然而,一些隐性或软性的做法仍大量存在,比如医院发放绩效奖时,通常是哪个科室创收多,分配的绩效奖就高,科室向医务人员分配绩效奖也普遍遵循这一规律。

鼓励创收、认为会赚钱者是英雄,这类观念已经深深地嵌入部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脑海当中。比如很多新入职的医生把眼科和牙科当作理想的去处,认为儿科和急诊科是需要想办法逃离的科室。在一些公立医院,创收多的科室主任开会坐前排、会赚钱的医生会被同事高看一眼、亏损科室受到冷遇甚至被压缩规模等,都是待遇与创收能力隐性挂钩的生动写照。

这说明,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涉及到医院发展模式、医疗评价机制、医院绩效考评与薪酬制度改革、医保付费模式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反过来看,这道难题若能得以化解,很多医改“硬骨头”就会被攻克。因此,将这项工作列入本年度医院重点任务之一是恰当的。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现在或许处于化解这道难题的“史上最佳”时期。这两年医疗领域强力反腐,让医务人员灰色收入显著减少,为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营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医保付费制度改变对于过度诊疗具有治本之效,可将医务人员从费用的浪费者转变成节约者,在这种新的付费制度下,赚钱多者不再是能人,花更少的钱取得更佳的诊疗效果,才是能力强的体现。这一重大改革若能尽快破题,公立医院就会普遍自觉远离创收指标。

这项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那些赚钱少、贡献大的科室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可获得医院给予的更高待遇和社会给予的更高礼遇,比如儿科、产科、急诊科的医生事多钱少,但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只有这些医生获得更高待遇和更多尊重,薪酬与诊疗收入脱钩、与社会贡献和工作量挂钩,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