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谁为当世英雄?魏蜀,哪个又是正统? 千百年来,三国正朔之争始终未有定论;而相较魏蜀两国而言,同为三国之一的孙吴政权,却鲜少有人关注。在家喻户晓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东吴群臣甚至集体成为“工具人”,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于是在东吴群像多为贬损的前提下,孙权的刻薄寡恩、周瑜的狭小气量、吕蒙的偷袭捡漏......一度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不少人的固有印象。 不过,甘宁却是一个例外。相较于被打压的周瑜、吕蒙而言,甘宁的表现非但可圈可点,其勇猛形象也没有遭到“打折”。那么,为何甘宁就能“逃过这一劫”呢?
上图_ 三国演义 一、演义对史书的接受与创造 小说《三国演义》有很强的“造星”能力。 单以武将而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多来自于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战役,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长板坡拒敌、张辽威震逍遥津、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令甘宁声威大壮的一战,莫过于百骑劫营。小说第六十八回用了一半篇幅描写这个故事,更配以诗赞曰:“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这件让甘宁出尽风头之事,发生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在正史中亦有提及,见于《三国志·甘宁传》注引《江表传》记载:“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 诚然,甘宁此壮举并未重创曹军,但其勇烈过人之姿、豪气干云之态,亦足以令人动容,以致孙权大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又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上图_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 须知,东吴有不少名臣,都曾在史书中留下浓重一笔。既然如此,罗贯中为何要把甘宁单独拎出来描写,甚至赋予其正面形象呢? 首先,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侧重点不同。 此事未见于陈寿《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方才传于后世。对罗贯中来说,这种能凸显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有利于他“造星”,显然是极好的素材,是以甘宁能在小说中大放异彩。更为关键的是,这段素材与书中的核心思想“忠奸之争”,并没有直接冲突。 在小说中,刘备集团是“忠”,曹操集团为“奸”。为了服务“拥刘反曹”的主旨思想,作者须得在此前提之下,合理地选择素材。赤壁之战中,周瑜明明立了头功;为何在小说中,诸葛亮反而出尽了风头?原因便在于此。 周瑜是少年英才不假,但作者要突出诸葛亮的“智绝”,就只能委屈他成为配角;又因为周瑜将刘备视为“枭雄”,建议孙权将其软禁,所以他难免会成为蜀汉集团的敌人。主角的敌人,当然就是反派;而反派的下场,又能有多好呢?君不见,害死关羽的吕蒙,在庆功宴上遭至关羽英灵附体,最后死状凄惨。
上图_ 孙权题跋像 反观甘宁,却很少与“主角”发生正面冲突。 一方面,甘宁常从征吕蒙、孙权,鲜少单独领兵,其主导的江夏之战也只是针对黄祖。小说中,东吴群臣一旦联蜀抗曹,形象便多为正面;可一旦背蜀亲曹,便会被描写地颇为不堪。是以甘宁百骑劫曹营,可被归为“义举”,自然有机会被“加戏”。 另一方面,甘宁在历史上英年早逝,未见到吴蜀两国大打出手,这便避免了他与蜀汉的正面交锋。而罗贯中安排他战死在夷陵之战中,则是另有用意。此举一是要深化东吴群臣背蜀带来的恶果,二也是要渲染一下甘宁在战死之后的勇烈姿态。因为,死后“成神”的不仅有关羽,还有甘宁。
上图_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二、死后“成神”与“甘宁崇拜” 民间信仰与文化崇拜,是不容小觑的。这是关羽能在小说中成为“义绝”的关键因素,这么一个自带“粉丝”的“大热IP”,罗贯中当然不会错过;甘宁没有被贬损,也是同样道理。 小说第八十三回,对甘宁中箭而亡的描写是:“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吴王闻之,哀痛不已,具礼厚葬,立庙祭祀。” 这里提到了“神鸦护主”的民间传说,其渊源已久,并非罗贯中首创。从《阳新县志》的记载看,早在两宋时期,此传说便已经存在了。宋至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亦有相关记载。那么,民间为何会出现“神鸦护主”的传说呢? 其实,这恰恰印证了百姓对甘宁的尊崇。甘宁战死,人们不愿其尸首“流离失所”,遂演绎出这个传说。而民间之所以会有这种崇拜现象,也是因为甘宁庇护百姓的故事,早在宋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上图_ 《夷坚志》明嘉靖二十五年洪楩清平山堂刻本 宋人笔记小说中,多见此事。如南宋洪迈《夷坚志》,就记载了甘宁显灵驱逐贼寇的故事。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亦有记载:“兴国富池庙碑神,乃三国吴将甘宁也。绍兴初,巨盗李成既渡江,破江州,欲入豫章大掠江西诸郡,来祷于庙以决所向,持环珓掷之,几及地,忽跃起高丈余,坠神所坐之后。贼惊曰:‘神不我与矣。’遂转战而之湖南。” 值得重视的是,甘宁“成神”的背后,离不开宋代统治者的推动。早在北宋初年,朝廷追录“前代忠臣义士,死而能有阴功密泽者”,甘宁便因为屡屡显灵“捍寇贼,保城邑,兴雨泽救生灵”而得到封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上图_ 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 宋神宗以好修道闻名后世,他在位期间,不仅关羽得到追封,迈上了“成神”之路,就连甘宁也不例外。元丰五年(1082年),甘宁应求雨之呼,被追封为褒国灵武公;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甘宁进封武惠王。南宋建立后,甘宁又以“灵卜惊张遇”“阴兵镇金人”二事得到中兴名将刘光世的礼敬,继而被加封为宁昭毅武惠显灵王。不仅如此,就连他的妻、子,都得到了荫封。 就这样,在官方的推动下,甘宁“死后显灵,庇佑一方”的故事流传甚广。在富池当地,甘宁昔日操练兵马之地演变成了戏台,是以民间传说云:戏班子从此经过,若义演三天,其行程将畅通无阻;若是水路途经此地,只要上岸祭拜甘宁,也能保证其行程无忧(甘宁曾为锦帆贼)。 这种说法虽不见得为真,却足以证明甘宁崇拜文化在富池一带的影响力。时到今日,每年三月初三,阳新县富池镇都会举办祭祀甘宁的大型活动。因此观之,甘宁在一些地方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关羽。二人都是死后“成神”,各自都有不小的“粉丝”基础。
上图_ 甘宁(?—215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
罗贯中在安排甘宁结局时,沿用了“神鸦护体”的民间传说,并赞其勇烈可嘉,说明他很了解民间对甘宁的崇拜文化。
数百年来,甘宁英灵庇佑一方的形象早就潜移默化,根植在了许多百姓心中。是以,与其抹黑一位“神”以招致不少非议,倒不如顺水推舟,成全其勇烈之姿。显而易见,后一种安排,将会更受读者欢迎。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三国志》《三国演义》《宋会要辑稿》
〔2〕《甘宁在阳新:由人而神的传奇》 刘远芳
〔3〕《当代卾东富池甘宁信仰文化传承探讨》 甘满堂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