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甘肃兰州歌舞剧院创作了一部名为《大梦敦煌》的四幕民族舞剧,展现了莫高窟石窟艺术的深邃与佛教文化的浓厚底蕴。其中,“千手观音”的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已经深入人心。

千手观音

众所周知,观音菩萨在中国古代佛教徒中拥有深厚的信仰基础。所谓的“千手观音”,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在佛教教义中,它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化身。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音曾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前获得大悲咒的传承,静住如来曾为其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并要求她持此咒心,在未来末法之时,普为一切众生带来福祉。观音菩萨发愿后,便化成千手千眼之相,震动十方世界,十方诸佛亦放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千眼遥观,千手接应”,象征着观音能够观众生之苦,助众生之难。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现存最早的千手观音(或千眼观音)作品可以追溯到洛阳的龙门石窟。到了盛唐之后,“千手观音”流行的中心转移到了河西走廊一带。据敦煌研究院的统计,莫高窟现存洞窟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近40个。例如,盛唐时期完成的莫高窟第148窟东壁甬道上方就绘有《千手观音经变》,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千手观音像之一。而莫高窟第3号窟则是唯一一个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因此被称为“观音洞”。

在这个洞窟的南北两壁上,分别绘制了一幅《千手观音经变》。两幅画作内容都非常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幅画中的观音形象。具体来说,3号窟壁画上的观音是“十一面千手观音”。南壁观音在其正面耳廓后各有两面,头顶发髻上排列有七个小面,一正面二半侧面四侧面,其中一个较大的是恶面,恶面之上是一个“佛面”,与举过头顶的化佛叠加在一起,犹如一座小塔。

北壁观音第一层五面、第二层五面,最上层一佛面。除了佛面外,观音的所有脸面都有三眼。左右共有42只大臂手,或胸前合十,或上举、曲弯、直垂,或捧钵、持杨枝、握净瓶等。臂手的关节、肩背的结合都恰到好处。其余千手的手掌心都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轮形法光,产生千手千眼、无穷无尽、佛光闪耀、法力无边的效果,而且使人感觉美而不怪异。此外,如果仔细观察,每条手臂均出自观音的身体,排列得非常精妙自然。

谁人为画

那么,这幅《千手观音经变》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事实上,在莫高窟的大部分壁画中,我们很难找到画师的署名。原因在于古代的画匠和塑匠属于“百工”之列,并未受到社会的重视。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古代画家,大多在“画家”之外另有一个官员的身份。例如东晋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曾担任过皇帝身边的官职,唐代画家阎立本、吴道子也曾在朝中担任要职,甚至阎立本还曾官至宰相。

莫高窟的情况更为特殊。用现代术语来说,敦煌石窟的建造过程中,出资开凿洞窟的“供养人”才是真正的“甲方”。因此,只有“供养人”才有资格将自己的名字留在莫高窟的题名中。作为受雇于人的画师,显然没有这样的待遇。不仅如此,许多家族营建的洞窟带有家庙性质,往往将逝去的先祖名字也算作“供养人”,并在洞窟壁上绘制有供养人像。这意味着后世还要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和瞻仰先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壁画上留有画师的名字或形象,当后世子孙磕头行礼时,就等于把不相干的画师也当成祖宗来拜祭了,这当然是不能允许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在莫高窟留下姓名的画师寥寥无几。但莫高窟第3窟却有些不同寻常。在这个洞窟主室西壁龛南侧墨书有一行字:“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上报四恩下资三有息愿□□□”。而在龛北侧观音像右下方则书写着“甘州史小玉笔”几个字。“甘州”即今天的张掖,位于敦煌以东数百公里处。从文意来看,最后的“笔”字意味着这是名叫“史小玉”的人在完成画作后的签名。换句话说,这是极为罕见的洞窟画师题记。大约史小玉在绘制完千手观音的杰作后,不甘于无名,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用小字偷偷写在了不显眼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莫高窟里,“史小玉”留名之处还不止于名声在外的第3窟。莫高窟第7窟主室东壁门南、第379窟主室东壁门南以及第444窟(属盛唐时期)主室西壁龛内北后柱上均有墨书题记。这些题记表明史小玉可能是元代晚期的一位游客,他在游历莫高窟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然而,关于题记中史小玉的身份,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认为,这些题记可能只是史小玉作为游客留下的记录而已。尽管如此,目前主流意见仍倾向于认为史小玉是莫高窟第3窟壁画的作者。正如敦煌研究院在“数字敦煌”网站上所述:“学界推断此窟壁画可能是甘州画工史小玉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前后绘制的。”

当然,无论史小玉是否真的是画工,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千百年来无数创造敦煌艺术的无名画工和塑匠们的贡献。

明朝初年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冯胜西征,攻占了甘肃和瓜沙州等地,获得了金银印及杂畜等战利品。然而明军东返后不久,元朝残余势力重新占领了敦煌一带。明朝随后在嘉峪关以西修筑了防御工事,从此敦煌地区的石窟营造活动逐渐停滞。直到清代,敦煌地区才稍有复苏迹象,莫高窟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游人。康乾时期汪漋的《敦煌怀古》一诗便是对这一时期的生动描绘。

参考文献: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史话》

王惠民《千年凿击而成的顶尖神话莫高窟》

任积泉《史小玉与千手千眼观音壁画》

敖特根《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研究综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