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上的这位名叫刘统勋,是乾隆时期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为官清廉果敢,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而刘墉正是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父亲有关。乾隆皇帝重视刘统勋,也对刘墉多加关照。 当时的社会,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有识之士想要入朝为官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科举考试。当年刘墉参加科举考试的监考官正是他的父亲刘统勋。 刘墉的考卷答的十分出色,按照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名列前茅的。当时乾隆皇帝看完了刘墉的考卷只给了一个进士,乾隆认为他是刘统勋的儿子,如果给的名次过高,即便他确有真才实学也难免会招惹非议。所以,尽管刘墉的成绩非常突出,也仅仅得了一个普通的名次。 大家都知道刘墉有个外号叫“刘罗锅”,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在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嘉庆皇帝惯称刘墉为“刘驼子”,所以“刘罗锅”这个称号被流传下去了。

那么刘墉的对头历史上的和珅又是怎样的人呢。 和珅出生于福建一个满洲正红旗的普通将门世家,父亲任福建副都统,因为祖上的战功所以一出生就能够继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爵位但原本在皇恩庇佑之下的可以无忧成长的和珅在三岁那年就遇到了人生第一个坎。他的母亲在产下他弟弟后不幸去世,父亲也在数年后去世。和珅的父亲那些三妻四妾们瓜分了和家的财产,还差点将和珅与弟弟逐出家门 年幼的和珅就这样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家中变故所带来的困苦生活和巨大的落差让他早早的尝尽了人间冷暖。和珅暗自发誓,这辈子一定得出人头地,光复祖业。 就在和珅的父亲去世那年,年仅九岁的和珅就考上了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咸安宫官学,这所学校招生对象全是八旗官员子弟,非富即贵。从此和珅日日苦读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在周围的官家子弟游玩享乐之时和珅已经精通了满文汉文,不仅如此和珅还苦练书法,且乾隆皇帝的所有诗作文章他都倒背如流。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在皇上面前一展才华。

在后来担任库管大臣期间和珅终于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从此和珅踏上了他风光得意的仕途人生。短短三年时间他就由库管大臣一路飙升,年方二十六岁就当上了内务府大臣。而后和珅又收到了乾隆的重用,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席大学士。 和珅清楚,到了朝中要想迅速升官又不被他人暗算唯一能仰仗的只有皇上,因此他洞察乾隆的一举一动,甚至他比乾隆的后妃更了解乾隆。 这就是和珅的为官之道,说有用的话做有用的事,懂仰赖的人,才能得以背靠大树好乘凉。面对如此工于心计的和珅,同朝为官的刘墉又是如何周旋的呢。

我们知道乾隆年间和珅的蹿升速度是非常之快的,短短十几年一路从三等轻车都尉到军机大臣、户部、吏部尚书乃至最后几乎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 那要说刘墉仅凭祖上的荣光就敢跟和珅叫板恐怕不行,他自己肯定要有点资历和本钱。虽然刘墉被调到京城做官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他颇有老骥伏枥之志向。只是刚调到京城官位还没坐稳就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和珅。 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勾结,营私舞弊勒索下属,导致山东数州县出现巨额亏空,官民深受其害。因为国泰是四川总督文绶之子,于易简又是前大学士军机大臣于敏中的弟弟。所以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命官财政的户部尚书和珅、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墉前往山东调查。 和珅和这两个贪官是同党,如果查办案子的时候有意包庇,那结果肯定是不了了之。而刘墉并不惧怕和珅的势力争锋相对力主彻查。有铁面无私的刘墉主持正义,和珅也不便明目张胆的包庇,案子也水落石出。刘墉将案子实情向乾隆汇报,两名贪官最后被乾隆赐死,山东百姓为之大快。 刘墉刚正不阿的同时也就得罪的和珅,在这之后刘墉还把和珅包庇之事透露给了乾隆,但乾隆并没有深究。看到乾隆的反应,刘墉明白了别看和珅年纪轻,但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还无法取代。为了最终扳倒和珅,刘墉最终还是投其所好,先麻痹和珅。

乾隆六十年,已经做了60年的皇帝的弘历年事已高,再加上继位时他曾经许下诺言不能超过康熙的61年皇帝生涯。于是乾隆立皇十五字永琰为皇太子继皇帝位,自己做太上皇。这个永琰就是日后的嘉庆皇帝。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乾隆一朝得到重用的和珅心存疑虑和恐惧,所以极力反对乾隆皇帝退位。而名义上乾隆将皇位传位于嘉庆,但却不肯将象征皇权的玉玺交给他,等于嘉庆只得了个空位子,大权仍然在太上皇乾隆手中。 最后经过刘墉的进言劝说,乾隆总算是将玉玺传给嘉庆,嘉庆对于刘墉也以心腹相托。此时嘉庆也深感如不将父亲乾隆身边那群以和珅为首的贪腐佞臣铲除,他将是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 而刘墉也表面上对和珅恭顺,实际上却在搜集和珅贪腐的证据。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塌了。他来不及因失去父亲而悲痛,因为这正是扳倒和珅的最好机会。嘉庆先是任命和珅为总理太上皇丧事,随即命令刘墉弹劾和珅弄权舞弊。 就在乾隆驾崩的五天后嘉庆便把和珅下了大狱,革职、抄家、查办,刘墉多年来搜集的和珅的罪状全都派上了用场。判决很快下来了,和珅一家满门抄斩,和珅本人将受凌迟之刑。 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贪官一朝落网可谓大快人心,可没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唯一站出来替和珅求情的还是刘墉。 刘墉认为和珅虽罪大恶极但他毕竟是前朝重臣,处置上不得不顾及先帝的颜面。嘉庆思索再三认为刘墉顾全大局便同意了他的请求,最终赐和珅在狱中自缢。 刘墉被嘉庆授予太子太保衔,晚年的刘墉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嘉庆九年,刘墉以八十六岁在家中去世。 正所谓邪不胜正,刘墉的经历至今仍在传唱,而和珅始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