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文化空前繁荣,儒学复兴,受此影响,宋代士大夫婚姻择偶观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其自身时代特色。虽然婚姻“不问阀阅”,但是仍旧讲究门当户对,另外还奉行才子佳人、直求资财择偶观。

一、门当户对观

同前代相比,宋代缔结婚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但这绝不是说宋代男女婚嫁己根本不讲门第,当时的法律仍然规定‘良贱不婚’。由此可见,等级之别的严重界限仍旧存在,“门当户对”思想,仍旧占据重要支配地位。

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很难完全分开,所以在宋代,家庭地位仍然是名门望族择偶的首选,但家庭地位的观念在当时有了动态的发展。

门当户对的典型当属北宋著名士大夫三槐王氏的婚姻圈,三槐王氏,是北宋显赫一时的大族。因王祜在庭院手植三棵槐树而出名,王祜奠定了三槐王氏的根基,王旦则创造了家族的辉煌。

《宋史》记载:“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见,识其远大,以女妻之。”

以王旦为例,王旦本人娶得是参知政事赵昌言的女儿,王旦在担任两湖转运使的时候,因才能突出,被赵昌言赏识,这对王旦的仕途发展至关重要,王旦本人就是名臣之后,后又与高官结亲,自身又具备才学和品行,这些都促成了王旦日后的发展,王旦为后代择偶选择的对象多数为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门当户对的世家大族子女。

王旦的几个儿子,婚姻对象也均为官宦之女,王雍初娶大理卿李湘之女,后娶宰相吕夷简之女;王冲娶御史中丞孔道辅之女;王素娶礼部尚书李维之女、给事中腾涉之女、宰相张士逊之女。王旦的孙子、王雍子王整娶参知政事韩亿之女。

此夕卜,王旦择婿也非常注重门第,专门“留意文雅及近世典章官族”气王旦的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韩亿、苏夷简之子苏蓍、范令孙(五代后周及宋初宰相范质之孙)、吕夷简之子吕公弼。除了韩亿出身贫寒外,其余人的社会身份地位都与王氏一族门当户对。

文人在择偶时对家族地位的重视,不是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而是为了通过异族通婚建立一个庞大的亲属网络,以维护家族既得的和潜在的政治经济利益。重视家庭地位,最终的方向是维护家庭的发展。

二、才子佳人观

宋代士大夫在婚姻择偶观方面,除了看重“门当户对”外还重视“才子佳人”,所谓的“才子”指的是才华横溢,并且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发挥自身才能考取优异成绩,前途光明的的男子。所谓的“佳人”指的是家庭背景好的德、才、貌兼备的女子。

宋代社会仍循前例,重视男女双方的“德、才、貌”,而又以“才子佳人”为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宋代士大夫择婿更看重男子的资质与前程,选妇往往更看重其家庭背景及家族家法。

在宋代,文人在选择女婿时非常重视男性伴侣的才能,以及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带来的荣耀。由于科举考试在宋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才是考试获胜的重要标准。在宋代,父母最期望的婚姻是为女儿找到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成为一个成功的候选人或最好的分数成为女婿的首选。

另一方面,由于宋代文化普及度高,所以宋代女子受教育水平相较于前代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在择偶方面更加注重才华等精神层面的标准。

自古以来,父母和长辈都花了很多精力为女儿选择女婿。在宋代,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培养官员。宋代科举制度逐渐成熟,男子的才能最终体现在科举考试中。宋代最突出的表现是一度盛行的“科举选女婿”现象。宰相、文人、豪门都在春考中争抢女婿,被称为“科举下抢女婿”。

《宋史》记载:“高清者,库部郎中士宏之子,景德中举进士,宰相寇准以弟之女妻之。”

士大夫强调的是,妻子要通过约束自己来维持丈夫家族的安稳和睦。女子和睦家人的美德是士大夫们择妇的首要考虑标准。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并未普遍,士大夫还是希望选择一个有才学的妻子。

自古以来,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就是贤惠、贤惠、贤惠。在社会文化相对普及的宋代,女性的文化水平比上一代有了明显的提高。从选妻的角度来看,宋代文人希望自己的妻子有智慧和才华,能够协助丈夫管理家庭,并督促子女更好地学习。

最典型的例子莫如苏洵的妻子程氏支持其夫专心读书的故事。苏洵家极贫,而程家极富。苏洵自己说他“游荡不学”,程氏“耿耿不乐”。等到苏洵觉悟,决心读书,程氏就独立撑持家务,并且在苏洵出外游学的期间,亲自教育苏轼、苏辙兄弟。出自富家的程氏曾经受过很好的教育,有才华,正因如此,即便是丈夫外出当官,她亦能担当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妻子的角色在一个男人的事业、后代的教育、整个家庭的繁荣和发展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人们非常重视妻子的才能。但这种强调是扭曲的,因为它反映了宋代儒家思想中男女教育的不平等。

女子的这种才华主要施展空间是家庭,“相夫教子”是女性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家庭社会对她的期许,无论女子有多高的才华、能力,其最终目的仍是服务于丈夫、儿子以及整个家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直求资财观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金钱势力大增,日益侵蚀人心,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在金钱势力的诱惑下,许多士大夫把婚姻当成了一种获取财富的手段和方式,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承五代弊风,婚姻更以金钱论价,宗室嫁女,几同贸货,惟财是务,不事铨选。”

仁宗朝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仁宗时,出身于富商家族的冯京,科举考试中状元后,成为宰相富弼的乘龙快婿;大圣人朱熹为其子迎娶“身后巨万之财”的刘珙之女。而朱熹家中规定,“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

有些士大夫为了贪图资财,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名誉,公然违背礼仪道德,娶有钱财的寡妇为妻,更有甚者为了钱财不惜沦为赘婿。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因为争娶有钱寡妇大打出手。

神宗元丰年间,常州市江阴县的寡妇柳宗姑是一位农民。在哲宗年间,有一个寡妇,她很富有。当时,对这位寡妇的财富感兴趣的官员王炼,甚至直接当了上门女婿。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反映了文人群体,在择偶时直接追求财富的观念。

结语

宋代士大夫在婚姻择偶观方面虽然“不问阀阅”,但仍讲究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择偶观则说明,无论是择婿还是选妇,才华是当时择偶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是儒学思想在婚姻上的表现,更是科举制度在婚姻择偶观念上的投射,而“直求资财”的择偶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宋代士大夫的婚姻择偶观既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同时又无法摆脱世俗势力的影响,未代士大夫这种多元婚姻择偶观,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