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姓氏,相信有的人很快就能说出这个姓氏的代表人物。比如,谈到“武”,有人会想到武则天;谈到“曾”,有人会想到曾国藩。但是谈到“岳”,你会想到谁呢?没错,就是岳飞。 岳飞自古以来就以“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为世人称道,最终也被世人牢牢记住。 岳飞的后辈子孙中有这样一人,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丝毫不逊于当年的岳飞。这个人便是岳飞的后裔——岳钟琪。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子孙,也继承了岳飞的武才,成为了清朝著名的将领,屡立战功。 名将之后,真乃武将典范 岳钟琪出生在清代康熙二十五年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他的父亲岳升龙为康熙年间的辅政大臣,任职四川提督,也是身负功名的大将,曾经跟随康熙帝在外出征,屡立奇功。 史料记载,康熙帝曾经赏赐其父一块牌匾,写道:“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以此赞美岳升龙的将帅之才。

=有这样声名显赫又文武双全的父亲,岳钟琪也不会差到哪里。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岳钟琪自幼便熟读史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刀枪骑射更是样样精通,真可谓传承了其父的文韬武略。除了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岳钟琪的外貌长相也十分有特色。 《岳钟琪传》中曾这样形容他:“长身赪面,隆准而骈胁。临阵挟二铜鎚,重百馀斤,指麾严肃不可犯”。 寥寥数字便将岳钟琪威严、正直的形象和气质描绘出来。后世人读《岳钟琪传》至此,都会不禁感叹名门之后的岳钟琪,真正是不失家门风范! 儿时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岳钟琪积年累月听到军情战况慢慢也对军事起了兴趣,时机成熟,便毅然决然选择了参军,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父亲一样为国效力。

刚入军营,岳钟琪并没有得到优待,而是从军队中的一个普通军职做起,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主动请缨对战敌军,在沙场中冒死拼搏。 功成名就,步入人生巅峰 康熙末年,准噶尔部联合当时的沙皇一同骚扰西藏地区,企图吞并西藏。 康熙帝得知后,便派遣十四阿哥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前往青海镇压叛乱和外敌。 届时,岳钟琪便作为协助副将进驻四川康定并率领几百精兵向里塘、巴塘进军,战略性的开始了他的部署。

岳钟琪亲自指挥作战,用计谋擒杀了叛军首领,以少数的官兵击败了三千多敌军,巴塘的首领喀木布第巴开始降服大清。这场作战胜利,剩下的几场战役便一鼓作气,其他的敌军也见识到了岳钟琪的厉害,相继表示归降。 此外,在察木多岳钟琪凭借着出色的作战计划,活捉了蒙古准部的首领,经审讯得知还有一地仍在敌军手中。 当时岳钟琪本想联系大军,上报军情,看是否继续进攻。但是当时消息传递艰难,害怕贻误战机,岳钟琪只能事从权宜,决定突袭三巴桥。 这场战役中,岳钟琪设计捉拿了黑喇嘛。黑喇嘛在西藏以勇猛出名,被称为“万人敌”。捉拿住了他,也足以证明岳钟琪的将才天资。

后来,清军占领拉萨,扶持新的达赖入布达拉宫,准噶尔与沙皇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段战役才算圆满结束。 当时,岳钟琪也凭借此次战功开始崭露头角,得到了大清的关注,他的名字也刻在了记功石碑上。 到了雍正元年,37岁的岳钟琪又奉雍正帝之命,同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起平定青海。 当时岳钟琪率领六千精兵途径雪域高原,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是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一路西行,平定了当时的众多番部,让这里也安居乐业。

进军第一年并没有很明显的军事进展,第二年雍正帝封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继续平定青海,经过岳钟琪的不懈努力,仅仅15天便收复了当时的青海。 史书中曾有这段记载:“青海事平,授岳钟琪三等公,赐黄带及御制五言律诗二首”,可见当时皇帝对岳钟琪的信任和器重。 深受猜忌,最终锒铛入狱 但是,老话常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屡建奇功的岳钟琪才经过短短三年就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 相信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人都知道,剧中的雍正皇帝疑心十分严重,一直忌惮年羹尧功高震主,最终赐死了年羹尧。其实根据史料记载,现实中的雍正帝也是十分多疑多思。

当时的岳钟琪凯旋而归,张熙曾经向岳钟琪进言,建议他起兵造反。这样的话在正直的岳钟琪看来无异于是大逆不道之言,便如实向雍正帝禀报。 雍正帝震怒,掀起了“文字狱”,虽然当时的皇帝并没有相信岳钟琪有造反之心,但是心里也已经有了猜忌。 雍正十年,岳钟琪在外作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但是由于属下的原因,计划被打乱,导致当时的准噶尔敌军安全撤退,岳钟琪战败了。 虽然此次战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岳钟琪的个人失误,但是雍正帝还是削去了他的三等公爵职位,贬为三等侯,最重要的是削去了他的兵权,下了大牢。

但是碍于岳钟琪这些年的战功,雍正帝也不想被后人议论,并没有赐死,而是判处监禁。 直到雍正帝驾崩,乾隆皇帝继位,岳钟琪才被赦免。出狱后,岳钟琪也没有再担任朝廷的官职,而是回到老家开始了庶民生活。 坦白讲,历史上有名有才但是最终没能善终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是因为居功自傲,有的是因为行差踏错,有的就是像岳钟琪一样,倒在了为上者的猜忌中。

他的悲剧,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原因,更多的是为君者的猜忌、朝廷的争斗、他国势力的干扰等等。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面对每一位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辩证客观的来看待,尊重他人的见解与看法,共同解读史书上那一段段的奇人轶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