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声称“如诛胤礽,不必出皇父手”的皇长子胤禔,惹得康熙皇帝大怒;而后,皇长子胤褆“魇镇皇太子及诸皇子”的罪名暴露,使得康熙皇帝终于爆发,下令将其“夺爵、免职,幽於第并严加看守”。自此,这位被清初传教士白晋称为“才华横溢,且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的美男子,开始了自己长达26年的圈禁生涯。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为压制“九子夺嫡”乱局而被再度复立的太子胤礽,死性不改、屡屡挑战康熙皇权而被二次废除。这一次,康熙皇帝没有留给他再度崛起的机会,直接下令将其“永远禁锢咸安宫”。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69岁的康熙皇帝走向了生命尽头。除了安排“皇位传承”外,康熙皇帝也没忘了已经被圈禁十几年的老大和废太子。只是,康熙皇帝临终到底想要如何处理这两个儿子,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献记载。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当时驻清廷的朝鲜使臣曾这样向朝鲜国王汇报康熙皇帝的临终安排: 1、命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2、认为胤禛第二子(弘历)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3、就是对老大和废太子的临终安排: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

也就是说,虽然老大和废太子让康熙皇帝大失所望,给予了严惩,但毕竟父子一场,不忍对其痛下杀手,还是希望嗣皇帝胤禛能够“丰其衣食”,善待两个哥哥,让他们在禁所终老足矣。 但对于老大和废太子的处理要求,雍正皇帝在其亲纂之《大义觉迷录》中也有过具体说明: 当日大阿哥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二阿哥昏乱失德。皇考为宗庙社稷计,将二人禁锢。此时曾有朱笔谕旨:“朕若不讳,二人断不可留。”此广集诸王大臣特降之谕旨,现存宗人府。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临终曾经下过谕旨,一旦自己驾崩,要立即处死两人,以绝后患!雍正皇帝还明确说明这道谕旨曾当着诸王公大臣的面下达,而且现在就存在宗人府,可谓言之凿凿,让人不得不信!

那么,问题来了:是康熙皇帝确实对两个犯下大罪的儿子动了杀心,还是雍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恩浩荡,故意说谎了呢? 首先,我们能够明确老大和废太子在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确实被“丰其衣食,以终其身”,而且废太子及其家眷、子女还得到了雍正皇帝的特殊厚待。废太子平安活到了雍正二年年底;老大则平安活到了雍正十二年,还在雍正朝痛痛快快地生育了三子三女,共计6个孩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本来就被“继位不合法”舆论缠身的雍正皇帝,为何不惜违抗父命,也要保全两位哥哥?要知道,雍正皇帝绝非心慈手软之人,对老八、老九下手的时候可没有一丝犹豫。

更何况,朝鲜使臣向自己的国王汇报宗主国皇帝的临终遗言,胆敢篡改或者有篡改的必要吗?当然没有!如果朝鲜使臣受到清廷威胁,要求和朝廷的口径统一,也必定会和雍正皇帝的说法一致。这就说明朝鲜使臣对于康熙皇帝的临终遗言记载,并没有篡改,是雍正皇帝说了谎。 只是,雍正皇帝为什么篡改了康熙临终遗言,而后又遵照康熙的临终遗言保全了两个哥哥呢? 个人认为,原因有二: 1、用康熙皇帝的“两人断不可留”,来对应自己对待两人的特殊恩宠,以彰显自己的皇恩浩荡,赢得皇族成员的好感和支持。毕竟,初一登基、立足未稳的雍正皇帝急需来自皇族的支持;被负面舆论包裹的他,也急需统治阶级内部成员的站位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2、雍正皇帝的《大义觉迷录》,正式发行于雍正八年,也就是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被圈禁至死以后,更是天下盛传雍正皇帝“弑兄杀弟”暴行的关键风口。也就是说,此时的雍正皇帝急需用实例来证明自己绝非嗜杀之人,更不是会对皇室兄弟痛下杀手的无情帝王。 所以,雍正皇帝才会搬出老大和废太子的例子说明:就连皇父临终下旨处死的兄弟,朕都不忍心痛下杀手,又怎么会毒杀胤禩、胤禟呢! 诚然,对于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礽的处理,雍正皇帝篡改了康熙皇帝的临终遗言,但却遵照了其“丰其衣食、以终其身”的要求。篡改遗言,乃系出于维护皇权、稳固根基的无奈选择;善待兄弟,才是雍正皇帝阴骘雄猜表象下的温情本质。同样皇室兄弟,同样是手握重权,怡亲王胤祥能被雍正皇帝捧在手心,而廉亲王胤禩为何就非死不可?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用短短13年的时间,革除弊政、推行新政,恢复并推动了“康熙盛世”的稳步发展,为“乾隆鼎盛”的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位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勤政帝王”,即使有着无可奈何的冷血选择,也不该被后世以“嗜杀”罪名冠之。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朝鲜李朝实录》、《大义觉迷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