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云潭

入驻抖音21小时未发作品就涨粉超1000万,一个星期粉丝破2200万,点赞近2600万。已经46岁的周杰伦,再一次印证了他音乐天王顶流的实力。

从快手到抖音,从全网唯一到多平台布局,周杰伦账号的迁徙,预示着短视频平台暗地里的新一轮角逐已经打响。

【留不住的顶流】

“全网唯一,只在快手”。

曾经,这个快手拥有的独家标签,已成为历史。

7月11日,在周杰伦发布第一条抖音视频后,快手“周同学”账号悄悄修改了简介。“全网唯一”不见,只剩下“周杰伦首个中文社交媒体”。

有媒体报道,2020年,周杰伦与快手签署协议,到今年7月,五年独家协议正式到期(依据娱乐产业常见合作周期推算)。而仅仅几天之后的7月9日,周杰伦就登陆抖音平台,目前粉丝数超2200万。受此消息影响,港股巨星传奇四个交易日暴涨超180%。

周杰伦从快手“全网唯一”的账号,到入驻抖音,进行多平台布局。侧面也暴露出快手在内容运营、用户匹配和生态建设上的系统性缺陷。

音乐天王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时间回到2020年,双方合作的首场直播,观看人次就高达6800万,刷新平台纪录。直播当天,快手在APP Store上的下载量激增135%。两年后,快手举办的首场周杰伦线上演唱会,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129万,总点赞数超10.5亿,堪称现象级。

拥有周杰伦的加持,快手短期内获得巨大关注度,新增用户中一二线城市占比显著提升,当年线上营销收入同比接近翻倍,对用户破圈起到了一定效果。

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周杰伦此后的更新频率锐减,2025年仅仅发布3条内容,最后一条停留在4月份,账号俨然已经“僵尸化”。

顶级明星和视频平台其实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快手的真正问题并非“留不住周杰伦”,而是未能构建起承载顶流价值的体系。

比如,周杰伦在快手的直播,尽管数据炸裂,但形式单一,2022年“哥友会”被诟病“时间短、不唱歌”,2020年的首秀仅30分钟表演魔术,且不和刷礼物的观众互动,导致歌迷失望。后续虽有改进,但日常互动仍不足,无法形成持续吸引力。

合作以来,快手的内容策划多集中在周杰伦宣传期(新专辑、电影上映等),非宣传期账号直接“休眠”。

对比来看,B站通过MV二创大赛、抖音的UGC狂欢来激发用户再次创作的热情。抖音还会通过明星日常vlog、挑战赛等高频玩法维持热度。

因此,在经历了2020年高调官宣时的短暂高光后,即便强如周杰伦,其快手账号也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

这种单靠砸钱吸引明星入驻的模式已经陷入死胡同,不光周杰伦,成龙、黄渤、陈坤(3年仅72条内容)等明星和平台一贯接地气的“老铁气质”有些割裂。

快手一直被视作下沉用户的聚集地,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这种调性和拥有光环加持的明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有用户甚至抱怨:“愿意为周杰伦买专辑,但不愿意下载快手”,平台的文化鸿沟难以弥合。

周杰伦的此次“出走”,预示着,快手期望借明星效应来打破“老铁社区文化”、过度依赖下沉用户的方式,已经走到末路。

【争夺的背后】

从引入明星到重新审视,这背后是快手战略摇摆后的重新定位。

2023年,快手联合创始人兼CEO程一笑就明确表态,明星策略是阶段性破圈手段,平台的根基始终是普通人的真实表达。

正是在这一年,周杰伦的更新频率明显降低。可见在那时起,快手在经过一系列内部反思和战略摇摆后,重新关注“老铁”。从一线城市回归到三四线,快手不再执着于摆脱“low”和“土味”的标签。

在快手官方的自传《直播时代——快手是什么Ⅱ》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快手的愿景(Vision)是“打造最有温度、最值得信任的在线社区”。

程一笑在序言中写道,我们应该思考为用户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应该回到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帮助人们发现所需,发挥所长,持续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

目前看,快手已逐步放弃了短期靠明星获取瞬时流量的阶段,重新拥抱老铁,并押注AI,深耕电商和本地化。

战略转舵后的2023年,快手就扭亏为盈,进入全面盈利时代。今年一季度,快手总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10.9%,经调整净利润45.8亿元,同比增加4.4%。

一季度,快手平均DAU和MAU分别为4.08亿和7.12亿,同比增长3.6%和2.1%,增速均低于5%,其中,MAU数环比去年四季度减少了2400万。

快手和抖音显然还不在一个量级,截至2025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10亿。但快手的社区黏性依然强大,电商GMV在2024年1.39万亿元,一季度电商业务GMV为3323亿元,环比有所下滑,但同比增长15.4%。

本地生活赛道,快手砸下十亿级现金和千亿级流量,推出“爆品引擎计划”和“内容引擎计划”,进军餐饮、酒旅、丽人等高频消费场景。五一期间,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108%,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超115%,订单量占比达62%。

另外,对于AI则重点押注。也是在2023年,快手将可灵AI升格为一级部门,由高级副总裁盖坤直接统筹。后又对AI部门进行组织升级,AI在快手大盘子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在3月份的财报电话会上,程一笑称,目前可灵AI“图生视频”功能的综合效果处于全球第一。在一些视频生成大模型排名中也名列榜首。

一季度,可灵AI在全球俘获用户超2200万,为快手贡献1.5亿元营收,其体量目前还小,但通过赋能广告、电商、内容生产等业务,既可降本增效,又能撬动超百亿级增量价值。

走过高增长时期,面对抖音的巨大压力,在反思依赖明星的策略后,快手逐步走入了在存量中挖掘机会的时代。

【巨头的对垒】

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时代,人口增长红利总会见顶。如今,抖音与快手之间的角逐,已从单纯的流量争夺,升级为生态建设、商业变现与用户经营的全方位对垒。

正如程一笑所说,应该思考清楚我们是谁?应该为用户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在视频平台这一赛道中,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各有其生存之道。

程一笑曾经说,“得生产者得天下,我们应该做适合我们做的事。非标品比较适合快手,主播和粉丝之间因为互信而产生购买行为,相当于制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周杰伦入驻抖音,背后反映的是,抖音和快手正分别踏入不同的两条河。

快手的社区文化及流量分配模式,导致过度依赖头部主播,快手电商目前仍仰仗“六大家族”,如辛巴团队占平台GMV的比例就高达1/4,今年618,其首播GMV就超40亿。辛巴的徒弟蛋蛋,也在首场直播斩获超10亿销售额。

其成功并非偶然,近七成粉丝位于三线以下城市,31-40岁用户占比过半,对“全网最低价”的极致追求,造就了辛巴“信任经济”的根基。目前,辛巴和快手之间的利益已经深度绑定,“割席”绝非易事。

即便近些年快手也在极力“去头部化”,但一番操作下来,这项任务对快手来说是一个矛盾而又艰难的工程。经过多年的策略调整,目前快手全力转向AI。

反观抖音,其“去头部化”已见成效,近年来持续加码明星生态,通过定制化运营,最大化发掘明星IP的商业价值,衍生出“张同学→刘畊宏→董宇辉”的阶梯式造星现象。

2024年,抖音电商GMV的盘子,货架场景和店播的占比已超过七成,头部达人贡献降至9%,中小达人占比上升至21%,小杨哥、罗永浩已经淡出618直播间。

其实,从2023年开始,快手就已经逐步放弃依赖娱乐明星的战略。

失去周杰伦“唯一中文社交媒体平台”的光环也并非坏事。失去独享“周同学”的独家内容,可能面临部分用户流失的风险。当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程一笑等快手管理层焉能不知?

双方合作到期后并未续约,足见快手早已策略转舵。可能不是快手“留不住”周杰伦,而是“不想留”。

这样看来,解约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快手而言,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吸引下一个周杰伦,而是如何留住老铁们,以及如何在更广阔的AI世界中遨游,这才是决定快手上限的根本。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