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曹植以《七步诗》闻名历史。 可你知道这《七步诗》是怎么来的吗?其实是逼出来的,不仅是一时情急逼出来的,而是他大哥总是用这一招,让他身经百战了。

曹丕薅羊毛总喜欢在一只羊身上薅,对曹植也总是故伎重施。 在《七步诗》之前,其实还有《两牛诗》。 曹丕看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诗中不能出现牛,结果流传千古。我们一起看下曹家兄弟们的储位之争有多激烈? 皇帝对“大小皇子”的迷恋 历史上,如果皇帝生出四个儿子,那么基本上他们都会卷入皇权斗争之中。按照皇帝储位顺序,这四个人就是权力斗争的中心。

在这种权力斗争下,这四个儿子一般会呈现出老大是储位,老二是后备,老三在夹缝,老四最逍遥的状态。 帝王向来如此,将储位扔给大儿子之后,却是喜欢小儿子。 这种现象无独有偶,出现在很多朝代的君王行为史册中。 秦始皇也是,在大儿子扶苏和小儿子高二世之间犹豫不决,把储位传给大儿子,却喜欢高二世,最终高二世夺得权位。

就算贤明的刘备,也是在四个儿子之中最终选择了最小的。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之争,康熙虽然对太子两废两立,但是最终却让小儿子14阿哥去征战沙场立功杀敌,将来有意把皇位传给他。 皇帝们就是喜欢左右摇摆。他们对中间的儿子似乎关注的不是很多,但是对老大和老小却,却极尽关注的目光。 这一方面是因为长子顺位制,是皇权继承的固有传统,而小儿子一般年纪比较小,老来得子的皇帝们对他宠爱有加,自然不在话下。 曹家的四个儿子明争暗斗 历史上曹操生了四个儿子,而这四个儿子无独有偶的都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这四个儿子也成了曹操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因为曹夫人因为曹操生前对卞夫人宠爱有加,所以他有意把皇位传给大儿子曹丕。曹丕一出生就被冠以储位,所以一生都在害怕别人抢夺他的皇位。 而曹老二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他既有争皇位之心,又害怕自己的大哥杀了自己。作为皇位的第二顺位人,他的一生行为都比较谨慎,最终屈于曹丕之下,不敢逆反。 曹老三就比较挣扎了,他上面有两位哥哥,本来皇位继承的希望是比较渺茫的,不过曹丕在收服了老二的心之后,便将矛头指向了老三。 而老三偏偏一边向往老大的权利,一边又向往老四的逍遥,所以整个人是比较分裂的,最终曹老三死在了曹丕的剑下。

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曹老四——也就是曹植,他的一生可谓精彩纷呈,屈辱极致。他的一生都活在老大对自己的忌惮之中。 无论如何表明忠心、对皇位之争无甚兴趣。 但是老大终究不肯放过自己的历史,甚至有野史杜撰,老大老小之争不仅仅存在皇位之中,而且两个人还共同喜欢上了当时的洛神。 看很多电视剧,曹丕与曹植不仅有诗文之争、权力之争,还有女人之争。据说甄家小姐甄宓最开始是喜欢才高八斗的曹植的。

不过后来曹丕为了威慑自己的四弟,便抢了甄宓过来当皇后。曹植一生都在隐忍中。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曹植面对哥哥的不断挑衅,也只好韬光养晦,委曲求全。不过,他越是韬光养晦,曹操就越是喜欢这个小儿子。 曹操对曹植的栽培有多频繁? 曹操对曹植的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我们通过以下两则故事就可以知道: (1)有一天,曹植给曹操看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曹操读了之后对其盛赞,但是却怀疑这是不是别人代笔的,因为实在不像出自一个小孩之手。

而曹植却说,这的确是我自己写的。从那以后,曹操便经常让他写文章、写诗,吟诗作对成了父子的业余爱好。这让曹丕看在眼里,扎在心头。 (2)还有一则故事,曹操为了扶植曹植,让他带领部队去驻扎城营,建功立业,好在军中建立声望,为他日后的功成名就铺垫道路。 结果曹植却在前一晚上喝的大醉,这彻底惹恼了曹操,其实曹植也是故意酒醉。他害怕被自己的大哥发现,从而对自己有所忌惮,干脆装醉了事。

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一生都无意储位,但是曹丕却一再紧紧相追。这一以死相逼的极致体现出现在曹操驾崩之后。 一场丧礼引发的血案 曹操驾崩之后,皇位的争夺进入了白炽化。 曹丕先是查看曹老二的动向,曹老二得知父亲去世之后,马上带兵前来问前来奔丧凭吊,表明自己归降曹丕之意。 曹丕收服了曹老二之后,心头大患便只剩下曹老三和曹植了。结果曹老三没有及时去奔丧,害怕大哥问罪,于是便畏罪自杀了。

这个曹老三死的也真是冤,一生都在殚精竭虑,临终了却死在了自己大哥的淫威之下。 处理完曹老二和曹老三之后,曹丕借由头找到了曹植,问他为什么不来给父亲奔丧。 这时候就出现了著名的薅羊毛镜头,正在想着怎么处理曹植的时候,母亲卞夫人拦了下来,哭着求曹丕放过曹植,说他只是嗜酒疏狂,不是故意不来奔丧。 曹丕不敢违背母亲,便一口答应了下来,绝不杀四弟,但是他看着曹植如金烂醉如泥。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只好使用一招鲜,让他七步成诗。

只要以牛为主题,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但是诗中不能出现牛字,便可放过他。曹植闻言,七步便成诗: “两牛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相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看到弟弟这么有才华,七步之内成诗,曹丕还是不服气,便以兄弟为题材,但是不允许出现兄弟二字,再次以此要挟,难上加难。

曹植心生悲怆,便出口成诗,成就了那首千古名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结语 连番两次威胁不成功,曹丕终于联想起昔日的种种,觉得是自己太过分了,不禁感同身受,潸然泪下,于是从此放过了曹植。

再加上此时大势已定,曹植对他也形不成重要的威胁。 此后,曹植便远离了政治斗争,专心文学创造,而曹丕也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将魏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